“自从有了电动轮椅,我出门方便多了,不仅能出门晒太阳,还能帮家里买菜、添置生活用品。感谢残联和政府心里装着我们,为我们排忧解难。”日前,家住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的肢体二级残疾人王某打来电话,向西夏区残联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几年前,王某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情绪也变得格外低落。西夏区残联入户摸底时了解到王某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电动轮椅,不仅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其生活信心。
据西夏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接到类似的电话了,不论是感谢电话,还是残疾人送来的锦旗,字字句句都体现出残疾人享受到惠残政策后的感激之情。
“这副假肢轻巧灵活,装好后,不论在家还是外出,都十分方便。最重要的是,每次安装更换假肢,工作人员还特意上门接送,服务周到贴心。”家住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的肢体二级残疾人谢某说,因为一场意外,她失去右腿,出行全靠家人辅助。为了减少家人的负担,她很少出门,整日只能透过小小的窗户看看热闹,连晒太阳这种小事都成了奢望。自从享受假肢矫形器适配政策后,这一切都变了。
为推动辅具适配服务提质增效,西夏区充分发挥基层残联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加强辅具服务流程,做到“采购一个、验收一个、发放一个、登记一个”,严格落实辅具适配后期服务保障,做到辅具“出现问题、有人响应,遇到故障、有人维修”。对残疾类别、等级和身体情况,全流程开展入户指导、专业评估、个性适配、适应性训练等多项服务,最大限度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融入,确保有辅助器具需求且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知晓政策、享受政策。
截至目前,西夏区累计适配轮椅、腋杖、助行器、助听器等基本型辅具共计1877件,惠及1665人;适配假肢矫形器135件,惠及109人,让辅具适配达到“残疾人需要什么,残联就适配什么”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便民服务,坚持‘有问必答、有需必应、按需适配、精准到位’,进一步满足辖区残疾群众辅助器具的适配需求。”西夏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说道。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