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川市继续实施民生“十心”实事住房保障 “遂心” 实事,涵盖改造老旧小区、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打造人才公寓、不动产登记进企业等,以“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动创新发展,让公租房申请、审核更加高效、便捷,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繁、慢、难”问题,赋能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当前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安居政策让青年才俊安家落户
青年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2024年金凤区启用了10处别具一格的人才公寓(驿站),提供“拎包入住”式安居住房,通过实施短期免租和长租优惠等安居政策,诚邀青年才俊共筑梦想。
高校毕业生刘馨文介绍,自己入职的企业向所有大学毕业生发了通知,在金凤区就业创业、参加求职考试或参与人才招引活动的普通全日制大学应届毕业生及毕业后两年择业期内的大学生,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通过“金凤微党建”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申请。申请通过后,即可享受每年最多2次、每次3天~5天的“短期免租”政策。
跟随刘馨文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宁安大街格瑞斯酒店的人才公寓,干净整洁的房间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拎包入住”让走出宿舍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很快就能适应。记者了解到,对于经认定的全职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或通过金凤区“定向引才”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可申请人才公寓的“长租优惠”政策。同时,金凤区将对人才公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各公寓(驿站)的工作实效进行调整。
好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保障房申请条件,为新入职的大学生、快递员、服务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通过“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全程网办”办理新模式,让公租房申请、审核更加高效、便捷,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繁、慢、难”问题。 此外,目前全市已为4.1万户保障家庭生成电子《住房保障证》。现在申请保障房通过线上“资格自评”功能,申请人登录宁夏政务服务网,选择申请公租房“一件事”,通过智能咨询、智能引导,即可判断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群众幸福生活
在兴庆区,一栋栋老旧楼房经过改造,穿上了“新衣”焕然一新。荣丰苑小区建设于2000年以前,因建设年代久远,缺少外墙保温设施,且小区内部配套设施破损、排水管线堵塞严重,已无法满足居民使用需求,居民改造意愿强烈。2024年兴庆区将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主要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室外配套基础设施改造。
“小区改造了上下水和暖气,这个冬天暖和多了,对于我们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对老地方有感情了不愿意搬走,改造以后生活就舒适多了。”荣丰苑小区居民田海军说,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最担心的就是上下水不通、暖气不热,现在经过改造,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出门坐公交、看病买菜都很方便。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完善城市功能,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此下了大功夫。2024年重点实施了灵武市镇河塔社区、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和民生花园社区等完整社区试点改造,集中力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取得成效,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更好打造完整社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
此外,2024年我市增加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水体生态性岸线、政府网站、政务APP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达标等15项特色指标,构建了贴合银川实际的“64+15”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市建成区24个街道、200余个社区实现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的数据采集。对照完整社区建设20条标准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0个业态,按照“达标、不达标、缺失”三类标准,对各社区开展全覆盖体检,全方位掌握实际情况,“一社一策”制定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全域统筹,推动临近社区功能、设施、服务、活动共享,减少重复性建设,合理化确定完整社区建设任务清单。
延伸服务把不动产窗口摆在小区门前
每周六,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就会来到银川各大小区门口,为平时没时间办理业务的居民提供服务,这样贴近群众的主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就把业务给办了,这样主动为群众服务的举动,真是非常温暖人心。”2024年12月21日一大早,金凤区长城花园小区居民张先生就在小区门口,见到了穿着红马甲前来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一个多月前,张先生想办理一项不动产登记业务,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抽出时间,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一个多月。
在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张先生就办理好了业务。“每周六上午的‘周末不打烊’登记服务与平时工作日作息一致,开设多个业务窗口,配置业务人员,就是为了在外地工作、工作日不方便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便利。”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通过常态化实施延时服务,确保当天到窗口申请登记的群众完成登记,以此解决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无法办”的难点。
为推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在相关办事大厅均设置有党员先锋岗服务窗口,并建立以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队为主要力量的“不动产登记进社区”队伍,在实现银川市三区所有街道办事处“不动产登记进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基础上,协助各个社区配备不动产登记专管员负责社区日常不动产登记服务,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窗口单位,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2024年5月在市辖三区全面启用全国统一版本的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节省了市民去大厅拿证的时间。2024年12月再发力,上线“我的身份码” 实现不动产“码”上领证,依托先进数字技术,为每一位用户生成专属个人二维码。“我的身份码”上线后,群众无须提供纸质受理凭证,减少了办公耗材,提高了窗口工作效率,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推动不动产登记绿色化、智能化。
亮点呈现
打造500套人才公寓
改造老旧小区70个
提升燃气管道应急抢险、安全保供水平
消除老化燃气管道安全隐患
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50套
不动产登记进企业、进社区
化解村民住宅无法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
本报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