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小香芹种成“大产业” 2025年01月07日  刘嘉怡

作为“永宁香芹”的主产区,永宁县李俊镇种植香芹约5000亩,通过“致富带头人+田头市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已经与7个省份的大型蔬菜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带动种植户年收入突破10万元,把“小香芹”种成了“大产业”。

产业链条“一体化”

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福仓今年41岁,不仅是种植能手,还是实时掌握香芹市场价格行情的行家里手。马福仓从2017年开始从事蔬菜保鲜运输,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香芹产业的市场潜力,于2020年成立了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李俊镇金塔村流转千余亩土地种植香芹,并打通了广东、湖南、河南、浙江等地的蔬菜销售渠道,香芹在72小时内就能从田间地头运到目标市场。

“李俊镇产出的香芹株型紧凑、色泽翠绿、粗纤维少、质地脆嫩且自带清香,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马福仓介绍说,2024年,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万亩,还增设了冷凉蔬菜集配中心、交易中心、分拣中心、冷库等设施,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包装,到运输、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合作服务“一条龙”

通过种植香芹,李俊镇村民杨红霞彻底尝到了甜头。2022年她流转了10亩土地,跟着马福仓种起了香芹,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她也逐渐扩大种植规模,2023年种了30亩香芹,年收入约17万元。

“从育苗、田间管理,一直到最后的采收,合作社全程指导,特别省心,收入也比外出务工高多了。”杨红霞说,合作社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前为农户提供种苗,产中进行技术指导,产后统一分拣、包装、冷藏、销售,“一条龙”服务,让种植户省心省事还增收。

联农带农“一起赚”

不仅是种植户,香芹上市期间,参与采摘、清洗、打包、装车等环节的村民钱包也鼓了起来。去年金塔村村民马淑侠通过在地里采收香芹,一天能挣200多元。

“香芹产业做起来后,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就近务工,上市期间每天车间、田间用工达300~500人次,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余万人次,增加务工收入1800余万元,为农户在家门口增收提供了渠道。”李俊镇金塔村有关负责人说,合作社还为周边种植户提供统一销售服务,将周边农户种植的香芹进行统一分拣包装,解决了周边菜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目前,香芹之乡产业链每年可为李俊镇提供8200余万元收益,‘客商与农户直接交易,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年收入突破10万元,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李俊镇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让党员发动能人、让能人带动群众,2024年李俊镇有600多户农民种植香芹约5000亩,还带动周边其他乡镇农户种植面积约1.5万亩,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 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