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修订《银川市燃气管理条例》,打包修正《银川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车辆停放管理条例》《银川市物业管理条例》,废止《银川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银川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银川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对制定《银川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管理条例》《银川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银川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若干规定》进行立法调研……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效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民生领域立法,全年推进立法项目12件,其中统一审议9件,为“双示范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为进一步加快和保障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2024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制定纳入年度立法计划,7月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结合各方意见建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步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7月12日,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在《银川日报》和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刊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1月11日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同年11月28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通过立法推动和保障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重点对理念强化、规划引领、建设管控、设施维护等环节进行规范。”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回应民需民盼的作用,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为畅通民意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助推器”,让开门立法成为常态。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作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参与了多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起草、修订等工作。该所通过电子调查问卷、立法调研、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基层群众对法规草案和立法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基层立法联系点,仅仅是我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4月,银川市已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印发了《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有关考核制度。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科学制定立法计划,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健全备案审查机制,完善基层立法联系,进一步提升立法质效,为加快建设“双示范市”贡献人大力量。
本报记者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