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精细化之关键。学生放寒假了,家长们的出行时间和交通方式都会跟着改变,于是,银川一些学校周边的信号灯也跟着变成“寒假模式”,来应对人流量、车流量变化,提升了区域交通流畅度。这种模式,有没有更多优化可能呢?
因时而变是管理之精细,目的是适应。而适应的另一个体现在于空间。去年国庆假期后,中小学要执行冬季作息时间,银川交警也将校园周边信号灯调为“冬季模式”,且一校一策,以确保贴合各自实际。那一年里,数位市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到在市区学校门口路段高峰期增加临时信号灯,银川市公安局承办后,也给出了精准化管控措施,分别针对交通秩序管理难度相对较低区域,以及路况复杂、司机视野盲区较多等路口,采取了不同的优化策略。但从更广的视野来看,这种优化还应扩展至更多区域,包括学校周边停车位容量调配、公交车班次频率、公交站点设置等,是否也有相应调整的可能?资源优化配置需要纵横面一起推进,方能确保车辆通行与停驻、车行与人行的协同高效。
事实上,寒暑假亦或是其他节假日,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减弱,城市各商圈的交通压力则会相对增加,将校园周边信号灯调为“寒假模式”之时,石嘴山将5条路段的信号灯时差一并调整,以优化市区主干线绿波;济南、合肥等地也采取了类似策略,并在商圈周边做同步交通调整,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拥堵。这些都是可借鉴的经验。
交通组织管理的适应性,在于能够主动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随着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城市交通流量愈加复杂多变,特别假期期间,交通需求多元,适应这种变化不仅需要实时灵活调整,还需要创新交通组织管理模式,在大数据与算法应用上更进一步,早日破除信息壁垒,以精准把握公众出行需求,提升城市交通整体效能。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