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西区全貌。
六盘山实验室。
弹指一挥间,昂首越关山。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
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这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银川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三新”产业发展目标和“三都五基地”建设定位,全力拼经济、抓招商、促项目、解难题,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爬坡过坎,奋进前行。过去一年,银川经开区“稳”的基础有效延续,“进”的动能不断增加,“好”的因素持续积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
发展质效再上新台阶
集链成群建强产业版图
如何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抢抓发展机遇?集链成群建强产业版图,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
放眼银川经开区,“稳”“进”“新”“改”“绿”“转”“好”成为2024年园区发展的关键字。园区坚持在链上发力,产业“顶梁柱”聚链成群,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2024年,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银川经开区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和发展图谱,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共新增培育“链主”企业3家、累计达11家,单项冠军企业 4家,形成5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物流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80%。
此外,算力产业链式发展抢跑突围,去年,园区累计签约落地算力产业项目25个,签约投资额16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9000台智算服务器部署能力、5万P算力供给能力。项目招引、建设喜迎丰收,已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储备库,强化以服务招商、产业配套招商,成功促成华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旭晶400GW规模PV石英型材及器件项目等44个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建设,实际到位资金125亿元,超额完成区市下达目标任务。年内实施46个基本建设项目全部开工,环欧年产35GW太阳能DW切片智慧工厂项目、创盛碳化硅合成料项目等18个项目实现投产。
科技引领激发新活力
向“新”求质加强发展优势
如果说做优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是银川经开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坚持的方法论。那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区科技型企业重点聚集区和科技研发的重要策源地优势,就是园区向“新”求质的有力法宝。
去年,银川经开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年争取高新技术、重点研发、科技创新等40类专项资金5.68亿元,兑现企业研发补助配套资金3125万元,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5%。加速创新资源引育,全力支持六盘山实验室和贺兰山实验室建设,40余家企业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累计创建各类创新平台173个、占全区的18%,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名。
天通银厦400公斤级工业蓝宝石保持多项世界纪录,汉尧富锂成为全球唯一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企业,宁夏机械研究院大型风电轴承热处理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希望信息国家备案大模型“希言”上线运行,六盘山实验室新址启用……科技之“花”,正拓宽产业创新之路。
让新质生产力积蓄成势,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源动力,银川经开区也打出了组合拳。园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2024年新增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高新技术企业47家、瞪羚企业8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1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10家、瞪羚企业9家、雏鹰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分别占全区的22%、29%、24%、30%、43%,园区70%以上规上企业有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产值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同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目前,隆基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6.8%、打破了世界纪录,盾源聚芯等10家企业入选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试点项目,全年新增自治区数字化车间5家、智能化工厂2家,累计建成19个自治区数字化车间、12家智能工厂。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转步伐着力布局新赛道
中欣晶圆通过节能技改实现节水和减支增效“双赢”,中节能国机联合电力(宁夏)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冷、热、水、电等清洁低碳综合能源服务,隆基宁光仪表升级完善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铸钢和富邦印刷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聚焦“双碳”目标,银川经开区坚持减碳与发展并进,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低碳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式增长、现代服务业创新型发展,着力打造新型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助推产业向“绿”而行、企业向“绿”增效,为生态强市建设夯实绿色基底。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绿电园区建设的有关要求,银川经开区将发展新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转型和推动硅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双边交易绿电园区发展路径。
2024年11月底,100万千瓦光伏硅基绿电园区新能源复合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宁国运新能源(灵武)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建成投用后,中环、隆基等光伏新材料上下游企业,盾源聚芯、中欣晶圆等半导体新材料,天通、鑫晶盛等蓝宝石新材料等重点用能企业,以及未来引入的产业企业将得到较为充足的绿电供应,并将园区绿电比例从35%提升到50%。
同时,园区还深入落实“四水四定”,成功获批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指导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新增再生水利用企业3家,园区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6%,危废安全处置率 100%,污水集中收集率100%,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100%。全年各级各类环保督察(查)反馈生态环境187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5个。
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 全力以赴厚植“赢商”沃土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银川经开区千方百计加大助企、惠企、稳企力度,让企业暖心、安心、放心发展。
园区持续擦亮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强化增值赋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零费用、零障碍”涉企服务事项8项,21个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年办件量近 8万件,好评率达99.8%,获评全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单位”。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6家基层法治工作点联合入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银川经开区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被中国法学会确定为先进基层服务站点。
除此之外,强化靶向护航,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6200万元,发放宁科贷12.3亿元。加大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力度,乔锋智能(301603)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累计培育6家主板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强化纾困暖企,组织召开园区为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构建“受理问题—解决问题—回访反馈”工作闭环机制,开展企业走访3000余次,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件,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未来已来,2025年,银川经开区将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扣纵深推进“五八”强首府战略,坚持精耕细作、真抓实干、接续奋斗,铆足干劲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全力打好项目蓄能提速、产业转型提质、科技创新提效、改革开放提标、生态环保提级、本质安全提档“六大攻坚战”,以“十四五”胜利收官的优异成绩单,奋力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银川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经开力量。
本报记者 闫茜\文 本版图片均由银川经开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