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城市间迁徙已经变成了生活的常态,为学业,为事业,为生存,留在了别人的家乡。我的童年如同遗落在墙角的那个泥巴人,在岁月里消失无痕。
我的童年是在泥巴的陪伴中度过的,那是一段孤独又静谧的时光,交织着我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在记忆深处,家门前有一幢倒掉的土房子,每到下雨天,泥土被浸泡得松松软软。雨过天晴,当阳光洒进房间,我就会兴高采烈地冲出去,那个残垣断壁的泥巴墙便成了我的乐园。
泥土散发着独特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雨水与大地的味道,浓郁而醇厚。我蹲在墙角,独享这段属于我一个人的光阴。我脱掉鞋子,跳进泥坑里,细密的泥土温暖地包裹住我的小脚。我用小手插进泥土里,软绵绵的泥土都凑上来迎接我,拥抱我的每一根手指,紧接着蔓延到手腕。每天,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捏泥人,会做各种各样的泥巴人,但最喜欢做的还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他们成了我游戏的主角。
我精心塑造泥巴人,先从最简单的部分入手,把泥巴搓成一个个圆润的小球,那是泥巴人的脑袋。我会小心翼翼地捏出额头、脸颊的弧度,力求看起来更加生动。然后,捏出身体,我把泥巴搓成长条状,再用手指按压出躯干的形状,赋予它们生命的轮廓。四肢的制作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我把泥巴搓成粗细适中的圆柱,当作手臂和腿,再轻轻地弯曲。我先捏出小头爸爸,再捏出大头儿子,我最喜欢的造型是大头儿子坐在小头爸爸的肩膀上,再牵着围裙妈妈,这样一家三口就幸福地在一起啦!
在那些与泥巴人相伴的日子里,时间仿佛变得很慢很慢。我可以在墙角一坐就是一整天,忘却了饥饿,也忘却了夕阳西下。我沉浸在泥巴的世界里,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妙的角色,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会为泥巴人设定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有的泥巴人善良勇敢,会帮助其他泥巴人战胜困难;有的泥巴人调皮捣蛋,总是惹出一些小麻烦,但最后总能在大家的帮助下改正错误。这些故事,在我和姐姐的口中不断讲述,每一次讲述都有新的情节加入,就像一部永远没有结局的连续剧。
当我年幼的时候,我挣扎着想要长大,我想象着自己能像爸爸那样,既能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又能骑上摩托车去向往的远方;想象着自己能像妈妈那样穿上漂亮裙子,穿着好看的高跟鞋,叮叮咚咚地走在大街小巷。可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长大意味着什么。
岁月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老家。那些墙角的泥巴人,也在时光的冲刷下渐渐消失。然而,它们在我的记忆中却从未褪色,反而愈发清晰。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迷茫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些蹲在墙角捏泥巴人的日子,想起那些纯真无邪的笑容和无拘无束的快乐。
长大了,快乐变得不那么简单。我偶尔还会寻找那份与泥巴有关的宁静。在公园的花坛边,当我看到湿润的泥土时,心中会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我知道,那是童年的泥巴在呼唤我,它告诉我,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那份童真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应该永远留存。
◆ 冯莹莹(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