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塞上湖城漾清波 2025年01月16日  陈玲

一城湖光半城景。 本报记者 李靖 摄

银川,一座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城市,想象中似乎应是黄沙漫天、干涸的模样,但是在2018年10月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却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属于“塞上湖城”的荣耀,更是对银川市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肯定。打开湿地发展变迁的版图,银川对湿地建设的执着,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智慧与魄力,使得“塞上湖城”的荣耀薪火相传至今!

重塑“塞上湖城”

“塞上湖城”目标的提出,要从2001年说起。这一年年初,银川提出依托防洪排水系统和大小西湖、“七十二连湖”重塑“塞上湖城”。“塞上湖城”被确定为银川建设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角,将生态建设保护写入规划中,银川也将“塞上湖城”的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重塑“塞上湖城”,银川既有恢复修复往昔湖泊湿地的决心,又有保护利用湿地的信心。

2002年,银川市成立了湿地保护办公室,这是全国第一个直属于市政府的湖泊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有力推动了银川湖泊湿地恢复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当年,孙胜民担任湿地保护办公室第一任主任。银川开启了大规模的湖泊恢复保护、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植被恢复。本世纪初,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银川市首先对鸣翠湖和大西湖(后改名为阅海)进行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之后跻身国家湿地公园打下基础。

敢为人先的魄力与智慧

时至今日,距离2001年提出“塞上湖城”目标,已经过去23年。

其实,早在2001年银川就制定了《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成为全国范围内制定湿地保护法规最早的城市之一。

孙胜民说,2006年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分为阅海、鸣翠湖)通过验收,正式成立。这是继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第三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一座西北一隅的干旱地区城市,却能获得与东部地区城市同样的殊荣与机遇,这源于银川坚定不移的“塞上湖城”建设,源于一直以来薪火相传的“生态立市”发展理念。

要知道,当初,重塑“塞上湖城”这一庞大工程曾一度引来不少质疑,但质疑之声,并没有阻止银川建设“塞上湖城”的决心和步伐,银川用实践证明了建设“塞上湖城”的价值和意义。

孙胜民说:“亚洲开发银行批复了宁夏生态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请。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看中了银川的葡萄种植基础和湿地生态保护现状,投资支持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银行高管们认为,投资支持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一定能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阅海和鸣翠湖的保护修复成绩有目共睹。孙胜民说:“亚洲开发银行在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验收中,对银川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和研究的探索,给予了极高评价。这是银川优势,更是银川经验。”

阅海原名大西湖,由八九个错落交织的小鱼湖组成,系西湖农场管辖。“重塑‘塞上湖城’的部署提出后,西湖农场场长胡福秀意识到了湿地修护保护的重要性,主动要求改造连通各个小鱼湖,借生态保护修复发展旅游业。”孙胜民说。

于是,在原有湿地、鱼湖的基础上撤堰清淤、退塘还湖,银川才有了今天的阅海。阅海也因此成为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

保护湿地从未停歇

长期以来,银川对湿地治理保护的探索从未停歇。

今日的鸣翠湖,百鸟争鸣、生机盎然。鸣翠湖原名叫岛嘴湖,是郊野的一处湿地。上世纪90年代修建公路,将鸣翠湖分割成为南北两个湖区,南湖为湿地保育区,北湖主要进行湿地景观建设和生态旅游项目的经营开发。旅游开发和保护治理齐头并进,鸣翠湖是个很好的探索。如果说鸣翠湖是由郊野湿地幻化成的一颗明珠,那么黄沙古渡就是沙与河的交响乐。企业家刘军决定进军旅游业后,果断向政府申请了在月牙湖乡黄河岸边开展湿地生态治理。在刚刚接手这片湿地之前,因为周边居民的过度放牧,湿地沙化非常严重。刘军在此地投入资金大力进行湿地修复与治理,努力守住黄河岸边这一方沙与河的自然风貌。今天的黄沙古渡,换来了湿地与旅游的双重收益。

孙胜民回忆起,他所经历的一桩桩“塞上湖城”建设的往事,眼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如今,孙胜民已退休十多年,却依然不遗余力地为“塞上湖城”建设贡献着力量。

2024年9月,银川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科技工作者针对银川湿地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一次调研。孙胜民对这次调研成果不胜欣喜。

如今,银川湖泊湿地星罗棋布,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湿地总面积达到5.31万公顷,市区湿地率10.65%,湿地保护率85%。

对湖泊水资源定额的补给建议、对湿地博物馆功能的恢复……老科技工作者们对湿地修护保护的热情依然如初。孙胜民说:“检验我们‘塞上湖城’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就是野生动物是否来这里栖居。银川已经成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候鸟已经肯定了银川建设‘塞上湖城’的答卷。”

■ 本报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