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讲述宁夏故事记录时代变迁 《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图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2025年01月16日  吴璇

《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图书。

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的“讲述宁夏故事,记录时代变迁——《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图书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作者为我区著名作家路生,全书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和深情的笔触,生动展现宁夏的发展成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宁夏形象。

挖掘黄河文化 展现宁夏魅力

在《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一书中,作家路生深入挖掘了宁夏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宁夏文化的重要根基。它滋养了这片土地,孕育了宁夏独特的文化和文明,凝聚着宁夏各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路生说,因此,他在书中专注于讲好黄河故事。

书中,路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宁夏黄河灌区的壮丽景象和辉煌成就。他在书中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讲述,揭示了宁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共情团结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此外,路生还运用了大量独特而生动的意象,将宁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书中进行了充分体现。如将宁夏比作祖国腹地的手、盛开的花等,这些意象不仅使宁夏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他还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入手,将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变迁有机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宁夏新形象。

多年沉淀 深情书写宁夏

路生自2007年来到宁夏,至今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了18年。宁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都深深吸引着他,使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日渐深厚。这也使《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的视野更加与众不同。

路生早年即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达500余万字,其中“羊性系列三部曲”长篇小说《怀念羊》《土匪羊》《甲骨羊》广受好评。从2005年起,他开始关注并研究文化人类学及影视剧本和纪录片创作,尤其在西部人文地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著有《记者眼里的中国西部》《大西北文化苦旅》《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等20余部作品。他的作品《祁连山的呼吸》荣获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丝绸之路中国故事》(9卷,350万字)入选2023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路生坚信,优秀的文字作品不仅要能够发现过去、认知现在,还要能够展望未来。《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正是他对宁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次深度解读,也是他对这片土地多年情感的积淀与释放。

多维度呈现宁夏 打造地域文化精品

《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还从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宁夏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宁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宁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贡献,这使得它成为一部全方位解读宁夏的“百科全书式”作品。

在写作风格上,路生努力避免个人情感的过多流露,而是尽量让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说话。“在这本书里,采用的是人文地理的写作方式,这是在非虚构写作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文化、历史、地理等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广度和厚度。”路生说,这种写作方式能够打破文本之间的界限,将文学与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融合,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通过这本书,外地人就能全面了解宁夏的自然地理、人文风光。”路生说,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宁夏人送给外地人的一份精美礼品,也能成为外地人了解宁夏的一扇窗口。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项目负责人表示,在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大家一起努力付出,都是想要做好这本宁夏的书。

本报记者 吴璇/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