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山西逐渐被更多人选为假期出游地。我也做足攻略准备欣赏山西丰富的古建筑艺术。
适逢春节长假,吃完团圆饭,我们一家三口便踏上了寻访山西古建之旅。为了让女儿对山西有个整体认识,我们先去山西省博物院,又去较近的双林寺、华严寺看了壁画、彩塑,殿堂古建筑,把应县木塔安排在行程压轴。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属“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修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距今已经969年。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7400多吨木材仅用32根木柱支撑,十万块红松木无钉榫卯咬合构建,堪称斗拱博物馆。当年梁思成称它“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座矗立在晋北大地上的巨构,我虽然早已在心中描摹过千百遍,却总觉纸上得来终觉浅。就算北方冬季朔风凛冽,也吹不散我心头那份向往。
下了火车换乘汽车,看见了,终于看见了。远远望去,木塔如一位披着褐色袈裟的老僧,静默地立在苍茫天地间。逐渐接近时能看出塔身微微倾斜,却依然挺拔,仿佛在诉说着千年风雨中的坚守。
当我进入大门,木塔全貌突然间出现在我眼前,它如此巨大、古朴、精美绝伦、气势磅礴。有几分钟,我就直盯盯地看着塔,不想眨眼睛,这真是一种古建筑登峰造极的美!只见它檐角飞翘,似大鹏展翅;斗拱层叠,如莲花绽放。每一根梁柱似乎都浸润着岁月的包浆,在冬日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塔前的石碑记载着,木塔曾遭遇过多次地震,寺院内其他房屋都被损毁,唯有木塔不倒。讲解说是因为全塔的每个木构件在受外力时都产生一定的位移与形变,抵消了外界能量,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我仰头望着塔顶,想象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大地震颤,砖瓦纷落,而这座木塔却如一位智者,在动荡中保持着从容。
伟大的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造这座塔的人可能也不会想到,900多年后这里仍游人如织,可以围绕塔身各个方向观赏,也可走进木塔第一层,欣赏佛像、壁画和泥塑。塔座旁设计有八个神态各异的力士,仿佛正在用力擎起巨塔,每个木柱上环绕着一条龙,其形象的鲜活生动让人叫绝。
透过层层叠叠的斗拱向上看,但见无数木构件纵横交错,宛如天工开物,令人目眩神迷。我曾尽力数着层层叠叠的斗拱,却总也数不清。只能轻抚着斑驳的立柱,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匠心独运。
阳光散射下来,光线柔和,夹杂着些许微风,时不时有鸽子从木塔飞进飞出,有时就落在斗拱飞檐上咕咕鸣叫。这一刻,我似乎听见了历史的回响——辽代工匠的斧凿声,明代修葺时的号子声,抗战时期守护者的脚步声,交织成一曲悠远的乐章,在我耳边久久萦绕。
我就待在塔前不想走,不知不觉看到了夕阳西下,木塔的剪影愈发清晰。暮色中,塔身被镀上了一层金边,与天际的晚霞交相辉映。每个角度看木塔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直到不得不去赶火车,才依依惜别,途中女儿忽然问道:“为什么一座全木古塔能立这么久,难道比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大楼还厉害?”我想了想回答说:“它经历了风雨、地震、炮火,不可能毫发无损,但是它有坚实的根基,巧妙的设计,更有无数人的守护和多次修缮,所以今天我们才能有幸看到它。”
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一曲凝固的音乐,一幅永恒的画卷。它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历经近千年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一代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有一辈辈守护者的精心呵护,更有无数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
归途漫漫,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观此一塔,心中再无他塔。
应县木塔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2025年新春时节,这座千年古塔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向女儿,更向千千万万来到塔前的人,生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深邃与永恒。
◆ 姜奕婷(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