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春霖)近日,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在新一轮的地下水超采区名录中,银川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已正式销号退出,标志着我市圆满完成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任务。
2016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自备井的关停力度,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自备井进行封填,不断压减地下水的开采量。据统计,2016年~2020年,我市共封填自备井106眼,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096.2万立方米。同时,我市全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共核查登记在册1594项5524个取水工程,通过分类施策推动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取水行为。
同时,为推进超采区治理并保障城市生活刚性用水需求,我市依托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通过抽取黄河水置换地下水,成功完成了城市生活水源替换,优化了水资源的整体配置。
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中,我市编制印发了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将“十四五”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在2.16亿立方米,同时对自备井用水户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加强自备井单位取水许可管理及用水计划考核等工作,按季度下达用水计划,倒逼各用水户加强节水设施改造提升,提高用水效率。通过严格的计划管理,2016年以来,平均每年节约地下水资源超3000万立方米,有力推动了地下水的水量回补和水位回升。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地下水取用监管水平,高位推进地下水水质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