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让“沉默的空白” 听见幸福的敲门声 2025年02月20日  李阳阳

“沉默的空白”,特指因行动受限、认知偏差或信息壁垒,未能及时办理残疾人证,成为“政策隐形人”,导致就业受阻、保障缺失的困难群体。

“幸福的敲门声”,是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推行“助残帮扶前置介入”机制,帮助这类家庭走出困境的暖心举措。

2025年以前,海氏夫妇的生活异常艰难。夫妻俩一个是智力残疾,一个需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他们共同养育着4个未成年孩子。4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是他们的居所,饲养的十几只羊是他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在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浩鹏看来,如今有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帮扶,海氏夫妇本不必生活得如此艰难。

“我们在平时入户调查中发现,有些人存在明显智力或精神障碍,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进行残疾鉴定,还有一些人因行动不便长期居家也没有申办残疾人证件,导致不能及时受到社会救助。”沈浩鹏说,对于像海氏夫妇这样的群众,有种说法称之为“沉默的空白”,特指因行动受限、认知偏差或信息壁垒,未能及时办理残疾人证,成为“政策隐形人”,导致就业受阻、保障缺失的困难群体。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将“为疑似残疾人帮办代办”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从去年11月开始在辖区全面推行“助残帮扶前置介入”机制,帮助这类家庭走出生活困境。

截至目前,贺兰山西路街道已有35户“沉默的空白”被纳入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受益人群达60人。海氏一家六口也在其中,从今年1月起,他们家享受到了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及孤儿津贴等组合保障,实现了从基本生存到子女成长的全链条兜底帮扶。

据介绍,贺兰山西路街道目前已组建了由救助专干、社区医生、网格员构成的“助残帮帮团”,形成“发现—评估—帮扶”的帮办服务链,推行“上门初评专车送检—全程代办—政策速配”全流程闭环服务。

贺兰山西路街道南梁社区居民樊女士因脑梗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社区工作人员在摸排中发现,樊女士虽无有效医疗票据且家庭人均收入未达低保标准,但樊女士存在肢体机能丧失、言语智力受损等实际困境。掌握这一情况后,街道迅速启动“助残帮办”机制,驻村书记专车护送樊女士前往有关机构完成了智力二级残疾鉴定,并依据“成年无业重残单人保”政策为其申办了每月759元的低保待遇,同时为樊女士帮办代办申请公租房,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

“我们将继续加大主动发现力度,让所有需要温暖的群体都能听见幸福的敲门声。”沈浩鹏说。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