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02月25日  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当今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从大国到强国的历史性转型中。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持,还为全球科技竞争增添了新的变数。从人工智能到5G通信,从量子计算到航天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走向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竞争态势,我们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依靠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一、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崛起的核心动力与战略引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无论是DeepSeek通过开源理念打破传统人工智能领域的壁垒,还是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展示的创新技术,无不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此外,《哪吒之魔童闹海》利用AI技术革新电影特效,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展示了我国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新能力。这些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也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多维作用。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引擎,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基石。我们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型,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复兴与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科技自立自强必然成为支撑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二、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从历史发展到战略支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创新便始终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强盛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科技事业也从追赶者逐步转向领跑者,技术突破不断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推动着国家经济、社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支柱。

三、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融合发展与创新驱动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科技创新在经济、产业、社会等各层面的深度融合。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新型经济体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从数字经济到智能制造,从新型工业化到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正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推动传统行业的更新换代。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的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准医疗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正走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推动经济发展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创新不仅仅限于技术突破,更要将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结合,实现全社会的高效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环境与政策保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

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持,优化创新生态,以抢占全球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在这一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党和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激发社会的创新潜力,我们必须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完善创新链条,从而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结合,形成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互动。只有在政策和环境的双重保障下,我国才能顺利从“技术追赶”转向“技术引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过程不仅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在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只有依托创新,我国才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在未来的道路上,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才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也必将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执笔:张敏)

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