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诗意悠长的 二月二 2025年02月25日  马晓炜

◆ 马晓炜(江苏)

二月二是紧随春节、元宵节后的又一个传统节日。它虽然不似春节那般热闹非凡,但是自古以来,人们仍将其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来庆祝,一些文人雅客更是诗兴勃发,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龙抬头”春意盎然的景象,抒发中华儿女以龙为图腾的骄傲与自豪。

二月二处在“惊蛰”前后,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恰是出游踏青的黄金季,故唐代称之为“踏青节”。白居易的《二月二日》诗为证:“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全诗记录了踏青见闻,呈现出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新雨初霁,小草和青菜都长出了嫩芽,少年穿着漂亮的衣裳,骑着矫健的马匹,并驾谈笑前行。与白居易相比,晚唐李商隐玩得也相当“嗨皮”,他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人踏青游江,和风拂面春光灿烂,两岸花蕊如须,柳芽如眼,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满目是煦暖的春意。

二月二踏青挖野菜也深受古人的热捧。据说此俗始于唐代,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愈加盛行,由于“菜”与“财”同音而讨到发财的吉利,故唤作“挑菜节”。“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宋代张耒的《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写的就是当时“挑菜”的风俗。诗人本想去踏青挑菜,结果因当日下起了大雨,诗人只能坐在家中念起故乡菜园那长势喜人的蔬菜,还仿佛听到了菜苗喝水的声音。

此外,二月二作为“龙抬头”的日子,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也是相当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剃龙头”“起龙船”“敲龙头”等,还把饺子叫“龙耳”、面条叫“龙须”、春饼叫“龙鳞饼”等,寓意沾龙气,保平安。

“二月二日春意动,东风生物来无垠。”如今虽然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化,但“龙抬头”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