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多亏了琪琪和志愿者及时赶到,不然我真是束手无措!太感谢了。”2月27日,在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现役军人路超的母亲曹永娟一见到社区退役军人专干郭嘉琪就亲切地拉着她的手,笑着将她迎进了门。
揪心
老人在家意外摔倒
前些日子,曹永娟正在家中准备做饭,突然一阵头晕目眩的感觉袭来,身体极度不适。“我当时猛地坐在地上,动都动不了,全身特别疼。”曹永娟说,“当时我心里发慌,又疼又急,左邻右舍都是老年人,背不动我,我妹妹一时也赶不过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正心慌意乱时,她突然想起了那句“阿姨,您有事就打我电话”的嘱咐。
想到这,曹永娟强忍着疼痛,颤抖着拨通了社区退役军人专干郭嘉琪的电话,虚弱的声音里满是无助。“阿姨不会轻易打我电话,她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凭着对曹永娟的了解,郭嘉琪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好,马上放下手头工作,一边迅速拨打120说明情况,一边以最快速度联系社区志愿者,火速奔向曹永娟家中,心里满是焦急和担忧。“几天前阿姨的右脚踢到了小区栏杆上,伤了脚不说还把腰扭伤了,今天又在家中摔倒……”郭嘉琪想到这些,心提到了嗓子眼。
匆匆跑到住在二楼的曹永娟家,看到曹永娟苍白的脸色,郭嘉琪和志愿者心急如焚,但他们迅速冷静下来,轻声细语地安慰着曹永娟,又小心翼翼地将曹永娟搀扶起来,尽量让她放松心情。
暖心
社区专干胜似亲人
在等待救护车的几分钟里,郭嘉琪始终陪伴在侧,像曹永娟的女儿一般,用温柔的话语和贴心的举动,为曹永娟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救护车来了,郭嘉琪和志愿者小心翼翼地将曹永娟送上车,全程陪同前往医院,并密切关注着曹永娟的情况,直到医生告知病情稳定,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当时想着问题不大,冰敷一下患处就行了,没想到是骨裂。还好有琪琪,她的果断冷静帮了我大忙。”提起当天的事,曹永娟充满感激。
从医院回来后,郭嘉琪往曹永娟家里跑得更勤了,“阿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还疼吗?”“阿姨您好点了吗?”来不了的时候,郭嘉琪也会电话询问曹永娟近况,和她拉家常,曹永娟也会高兴地给郭嘉琪分享,“你看我儿子又给我寄来了当地特产,说他买的和我买的不一样……”曹永娟的儿子是边海防官兵,一年只有借着探亲假的机会才能回来看望老人,因此平时多是社区工作人员来曹永娟家中探望,邀请曹永娟参加社区活动,帮她解解闷儿,安抚曹永娟的思念之情。
“就像一家人一样,每次老人见到琪琪都十分和蔼可亲,琪琪也总是温柔耐心地陪老人聊天。”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份军属与“95后”社区专干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源自共享社区一直以来实实在在的行动,“社区共有现役军人14人,我们要在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军人军属,办好军人军属的急难愁盼,照顾好军人最牵挂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和关爱。”社区工作人员说。
“帮助和关爱军属,军属也会给予我更多的信任和爱护,让我特别有幸福感。”郭嘉琪用“幸福感”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在大街上有的军属碰到我还会问我冷不冷,帮我拉上拉链,我们之间越聊越近、越来越亲。”郭嘉琪说,她以后还会做更多帮助军属的事,展现年轻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把对军人军属的关爱真正送到心坎上。
本报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