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淑玲/文 李靖/图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月13日摄)。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安装设备组件(2月13日摄)。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关节机器人(2月13日摄)。
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2月7日摄)。
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包装车间(2月7日摄)。
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枸杞产品进行质检(2月7日摄)。
抓生产、忙开工、强服务……银川大地春潮涌动,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激昂奋进的乐章,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宛如城市的强劲脉动,激荡着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核心战略,精准分析产业链结构,找准延链补链强链攻坚重点,点对点抓好工业龙头企业稳产增产,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力跑出加速度。
开足马力稳产增产
春节过后,银川市各大企业想方设法扩销路,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以赴赶订单,奋力冲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拓市场,抢订单,跑着干。”走进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条生产线满格生产。今年2月10日,巨能股份作为优秀供应商,荣获了一汽解放颁发的“最佳合作伙伴奖”。
“我们创新方法,不断加强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力争保质保量满足客户需求。”巨能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未来,将与一汽解放等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更多可能性,为推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近,位于贺兰县工业园区暖泉片区的宁夏北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封装陶瓷材料二期扩产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自动化水平实现了新的跃升。
北瓷科技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购置先进设备,建设了氮化铝粉体、氮化铝陶瓷基板、氮化铝陶瓷结构件、高温共烧多层氮化铝陶瓷基板等5条产品线。
“此前国内缺乏完整的氮化铝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与应用一直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内企业只能进行部分环节的加工生产。”北瓷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努力缩小技术差距,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北瓷科技目前的电子封装陶瓷材料技术指标不仅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成本还低了20%左右。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工业投资稳定向好。”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精准锚定开工节点,鼓足干劲抓开工,争分夺秒抢工期,全面提升项目推进效率。2025年,全市共谋划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10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9亿元,一季度拟开工项目133个,总投资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1亿元,开工率达75%。”
创新驱动强链延链
在巨冈精工(宁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凭借在高端机床领域的持续创新,企业不断收获海内外订单。“今年我们规划投资2.3亿元,用于建设高端工业母机智慧化工厂项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巨冈精工(宁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计划年底竣工投产,实现年产1000台整机及200台套核心功能部件的产能,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强链延链作用。
在银川,不少企业都将“创新”二字写进了企业的基因,一工机器人的智能柔性产线可实现RGV机器人的国产化替代,北方高科的重结晶碳化硅陶瓷制备技术研发项目可延伸碳化硅产业链,实现重结晶碳化硅的国产化替代……近年来,我市培育了先进储能电芯及系统中试创新等8个中试平台,形成了综合性、专业化的中试服务体系,建设了光伏、蓝宝石、高端装备制造业等5大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共性技术平台+一批共享工程师”的模式,企业共享技术、成果、人才等资源要素,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创新驱动赋能行动,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设智慧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应用场景和转型案例;优化产学研用一体推进格局,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建立1~2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评选认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示范企业2~3家,转化落地研发成果1~2个。同时,分类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库、产业链协同项目库、重大技改项目库等,完善部门联动、包抓服务、纾困解难等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惠企利企政策,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开展重点企业用电诊断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参加电力直接交易,联合开展税务申报培训和风险预警提示行动,力争上半年兑现60%的政策资金。
精准分析重点攻坚
2月8日,我市举行2025年现代产业重塑攻坚战首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其中,北京盈谷信晔投资公司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高温超导硅单晶生长设备制造及高品质硅晶体生产项目,全面强化银川的硅基材料产业发展链条。
我市以优质企业培育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载体,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产业链重点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实施供应链配套补助项目,解决“链主”企业的配套需求问题,提高域内供应链配套能力。通过加快“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供应链“标杆企业”的培育,目前我市已有隆基光伏、天通银厦、百瑞源枸杞、新澳羊绒等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链主”企业。
今年,我市将开展产业链群提质行动,实施“十亿链主、百亿龙头、千亿集群”培育计划,建立“链主”及龙头企业库、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完善优化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纳规入库企业25家。聚焦纺织、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聚焦“三新”等优势主导产业,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牵引延链补链,打造“5+4”现代产业体系;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制造业规划布局,开展至少2~3项前瞻性产业研究,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同时,我市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等环节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按季度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关键技术攻关、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需目录,强化配套水平,实现全链条企业间高效协同发展。
面向未来从“新”出发
在威力传动的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我们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精密传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制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满足了市场对设备高精度、低噪音、高效率等指标的要求,主要零部件精度可达6级精度标准及以上,产品寿命达20年以上。”威力传动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抢抓“智改数转”机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力赋能,进一步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提升企业新型核心竞争力。
在巨能股份的生产车间,机器人娴熟、流畅的操作把智能制造演绎得淋漓尽致。与传统制造业相比,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软件等技术于一体的机器人,通过智能大脑自主决策,代替人工完成各种铸件表面瑕疵检测任务,检测质量更高效、更精准、更可靠。
看动力,创新成果不断;察活力,产业升级加速;瞻潜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深……蓬勃发展的景象在银川随处可见。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协同管理,整合本地资源,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5家;探索“国企实力+民企活力”协同新模式,降低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和上云上平台投入成本,持续开展数字化能力和素质培训,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深度应用,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