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讲退休感言吧!”那天,我对来约课的年轻的党支部书记说。而上课的六十分钟,是我最动情最投入的时段,直到掌声响起,心中方生出别种滋味,那一幕仿佛还是昨天。
不几日,单位开了专门的欢送会,当鲜花与“光荣退休”的牌匾将我簇拥时,脑中忽现一景,开往景区的公交到达终点站,捧着鲜花的我向前走着,前方的风景挺美。
白云苍狗,星霜荏苒,弹指韶光,退休半年。岁月极美,无孤寂失落,也极少体会“人走茶凉”,唯觉时光吝啬,今日事未毕但天已黑,偶感疲惫劳累,学着渐减常年形成的“习惯任务”,虽累却幸福着,虽忙却快乐着。好友询问,“你怎么比退休前还忙?”我不知所云,应该是退休前的负担旁落了,心里没有了压力。
日上三竿我独眠,再不需要闹钟,睡到自然醒,这许是最好的生物钟。有事悠悠做,无事喜来闲,就着零食看电视,任时光从身边轻轻掠过,全无所觉,唯沉迷于自己心灵的“耕作”。或散步串门,只叙今天阳光天空圆月,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太多的风景想去看看,太多的味道想去尝尝。初站江西万载,流连古城落,夜观烟花耀,划竹筏漂流,钻溶洞捡石,好似回到童年时光,只少了“童年”中那句“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幼时爱听妈妈唱《沂蒙颂》,歌的旋律和其中的故事很感人,恰有好友小卜是沂蒙人,说去就去,登上蒙山、孟良崮山顶,又走进了仰慕已久的红嫂村,见到了沂蒙山满街挂树的红果。
大学同窗相邀,说走就走,再登三清山观胜景,再访江湾、李坑、篁岭,浓浓的晒秋图酷似油画。那些夜晚,便围坐月光下,说着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还聊起那个时代许多的趣闻。
小学幼友再邀,高铁奔福州,穿梭于三坊七巷,上鼓山看摩崖石刻,登太姥山觅人间烟火,在平潭、霞浦的海边看惊涛拍岸,吟咏古诗名篇,夜居乡间民宿,讲起过去的事情,竟然从日落到了日出。
退休前常在台上讲课,也不免“欠债”,退休半年邀课函众多,登台数十次,把数十年所思所获、一线工作所积所得倾倒于课堂,分享之乐融融。
站在讲台上,寻觅逝去的时光,台下渴求的目光和发自内心的掌声,是充实是鼓励是鞭策,退休后要站稳讲台,更要学而不止。功名如浮云,唯身体和知识属于自己,心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达观,有益于健康长寿。
离校三十八年今又返。师友同唤,走进校友会,整理资料,编辑文稿,服务校友,打捞岁月。见到久违师友的欣喜,叙聊过去现在未来,酣畅淋漓。那天,在校友大会上齐唱校歌,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把我从花甲送回弱冠,捡回了青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有诗意地栖居,方有一窗春晓送流年。
居家时光很多。挽起袖子下个厨,找回荒芜已久的手艺;握个拖把清清地,活动筋骨静屋舍。看到自己做的饭菜和收拾清爽的房间,喜悦的甘醇周身洋溢。
物换星移,许多人渐渐淡出视野,人各有生计,不足为怪。转身听喜好的音乐,哼怀旧的金曲,书房静思,再无碎语。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心灵的归宿,是对生命本质最纯粹的追求。人生上半场曾有过的轰轰烈烈激情燃烧已成历史,人生下半场正经历的和风细雨老骥伏枥逐渐沁入心脾。退休半年,默念最多的是这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壶浊酒,一溪白云,岁月静好,从从容容。
◆ 刘力(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