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的一首《春日》,道尽了春天的万紫千红。东风吹来,万象更新,大自然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刻走进大自然,来一场与春天的约会,一定血脉舒畅,神清气爽。
一到三月,朋友的邀约如期而来,去爬山踏青、摘香椿、吃春饼。一帮老友,在满目清郁的山间踏青野炊,就近在农家买些新鲜的春笋、萝卜,和着姜葱切成细丝,而另一边,用溪水搅拌面粉鸡蛋成羹,把自带的平底锅放在灶间,熟练地把面粉羹在平底锅上摊成薄片,包上菜蔬与姜葱细丝,浇上调料,千呼万唤的春饼便大功告成。另有采摘的新鲜香椿,用沸水焯一遍,下锅与鸡蛋同炒,一盘椿芽炒蛋完美收官。春饼入口,满嘴春天的香甜,椿芽入喉,满腹春天的温暖,踏青野炊留下的美好,让老友们都感觉提神舒心,人一下精神了。
朋友说,他这样安排,是有讲究的。以春饼来说,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能够流行无数朝代,横跨千年历史的小吃可能不多,但春饼一定是其中之一。春天万木复苏,阳气升发,而春饼正好体现了“顺势而为”的养生观。诗人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佐证了春饼自古以来的流行,而李时珍则把春饼的内容概括得更详尽,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其间的五样蔬菜都具辛荤之味,春天食用后能助人洗涤肠胃,振奋精神。
再说说香椿。椿芽炒蛋,椿芽拌豆腐,都是春天里最受大众喜欢的野菜。香椿树本来野生,受天地灵气滋养,顺四时而发。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香椿树也是嫩芽点点,采而食之,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让舌头和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中医学认为其有补肾壮阳固精、止血止痛杀虫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有养颜抗衰老、开胃健脾缓解干燥的作用,药食同源在香椿这儿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朋友的话让我想到了春日焕新里的许多千年习俗,如吃春食、踏青赏春、贴春字、布置家居新景等等。印象里,小时候,每到春天,母亲就会在门上贴一个大大的“春”字,迎着“春”字走进家门,顿觉春风扑面。不仅如此,母亲会提前把开有花骨朵的桃枝插进花瓶,在花盆里种上郁金香、蝴蝶兰、长寿花,它们在三月里绽放,明丽的色彩激发每个人的生机与活力。
春日焕新的习俗,丰富的不仅是生活,更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当我们以现代眼光解码春俗密码,发现其中蕴藏的不仅是文化基因,更是健康生活的自然法则。
杨力(四川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