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区建起车间免费开展培训 “就业在银川”品牌越擦越亮 2025年03月23日  贾竣翔

今年开年,我市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这一主线,按照市委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全力下好“十步先手棋”安排部署,全面推行就业优先政策,落实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帮扶举措,完善常态化的收入增长调节机制,着力擦亮“就业在银川”这一品牌,为城乡居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车间建到家门口

近日,记者来到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农垦建社区,还没进屋,就听到一阵关于钩织技法的讨论声。推开门,只见十几名妇女正在编织工艺品,随着五彩斑斓的毛线在灵巧的手指间来回穿梭,一个个精美的作品逐渐成形。正在进行手工编织的农垦建社区居民刘淑珍告诉记者,车间离家近,大家有空就可以过来学钩织,一个月能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据介绍,这家“会心手工车间”成立于2023年6月,采用“社区+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为社区里赋闲在家的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创办初期,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车间迅速步入正轨,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技法精湛的熟练工人,营业收入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农垦建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办初期,政府相关部门在场地、资金、政策以及培训等方面给予车间很大帮助,社区也积极对接有需求的企业,采用订单模式销售,让手工制品不愁销路。截至目前,车间已帮助辖区8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随着业务的拓展,群众收入也水涨船高,今年车间准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品类,从而带动辖区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业。

紧跟趋势开展培训

此外,我市就业部门还紧跟当下火热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开设无人机操作培训项目,不仅吸引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也为许多寻求职业转型的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正在参加培训的学员周铨奉告诉记者:“课时和学习内容安排得非常丰富,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无人机操作技巧。”

宁夏新商务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陈红伟告诉记者,此次免费开设的无人机操作培训班是全区首次,140个学时的培训结束后,学员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相关职业等级认定证书。

据了解,今年我市着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在落实就业服务下基层,开展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业务轮训的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并落实灵活就业相关补贴政策,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技能银川”建设,重点提升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技能水平,全力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

本报记者 贾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