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韶奇 王浩南)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为“冰川保护”。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水利部确定今年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22日,由自治区水利厅主办、银川市水务局承办的大型宣传活动在中山公园举行。
活动现场,志愿者、宣传员边向来往群众发放礼品、宣传册,边给大家介绍节水知识。游戏区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互动游戏。“我们家装了节水型水龙头,也会将淘米水留下来洗菜、浇花,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2024年,在自治区水利厅指导下,银川市聚焦项目补短板、机制通堵点、宣传扩效应,形成了一批具有银川特色的典型案例经验,通过强化组织领导,高规格推动试点市建设、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搭建制度体系、聚焦短板弱项,高品质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数智升级,高起点搭建智水平台,为全区“四水四定”工作蹚出了银川路径、探索了银川经验、贡献了银川智慧,2024年荣膺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第二批地级市水网先导区等荣誉称号。
通过一年的试点探索,全市各行业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各领域取用水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各辖区水生态水环境明显向好,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全市取水量由2020年的21.62亿立方米下降至2024年的17.3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由120立方米下降至55立方米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6立方米下降至18.8立方米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6提升至0.57,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在Ⅱ类进出,重点入黄排水沟稳定在Ⅳ类及以上,地表水国控、区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