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辉)近日,银川市人民检察院发布《银川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守护公共利益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办法》明确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14项具体措施,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目标,构建了标准化的办案体系。通过明确市、县两级检察院的职责分工,促进各地区办案均衡发展。从立案、调查取证到检察建议、跟进监督、诉前评估、起诉及执行,每个环节都严格规范,确保程序与实体公正并重,全面提升办案质量。
《办法》的一大亮点是强化“三个管理”。通过发挥检察业务数据在研判趋势、把握重点、优化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备案制度,强化流程管理与案卡填录规范检查,开展常态化案件评查并及时反馈结果,全方位促进办案质效提升。
为强基固本,《办法》构建了有力的办案保障机制。市人民检察院加大自办案件力度,统筹调配资源力量,强化对重大案件的一体化指挥和对基层院的督导。同时,充实“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队伍,借助“外脑”力量,深化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并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打造高素质公益诉讼队伍。
《办法》注重公益诉讼品牌建设,将服务大局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围绕“一河一山”保护,打造“银川检察蓝助力先行区”等多个特色品牌,扩大公众知晓度和影响力。同时,强化高质效案件办理和典型案例挖掘,加强快速检测实验室、无人机及大数据在办案中的应用。
目前,银川市已有8件案件被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高质效案件,27件案件在最高检公益诉讼有代表性高质效案件共享平台发布。下一步,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引领,构建“大管理”格局,全面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