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亮点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居民稳定收入,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支撑体系,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和消费意愿
发展新型消费,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兴趣电商等新型业态,支持电商多元场景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繁荣“演唱会经济”,推动电竞、冰雪运动等新业态发展,加强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动,推动闲置低效场馆、老旧厂房改造
前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8方面提出30条政策举措。求是网刊发评论指出,新近公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化落实和详细部署,“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提振消费相关政策,依托地方实际“精准施策”。那么,这些具体政策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点呢?
增收层面把握源头
在居民消费层面,就业增收是“源头”。浙江公布的提振消费政策突出了浓浓的“共富味”。3月18日,在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介绍,“‘藏富于民’‘共同富裕’是我们提振消费的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浙江方案”提出实施居民增收和减负行动,通过稳定就业、鼓励创业、职业培训,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山东青岛的提振消费相关方案中,“能消费”“敢消费”成了关键词。在政策导向上,一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居民稳定收入”,另一方面明确,“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支撑体系,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救助帮扶,进而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和消费意愿。”
“丰富消费场景”各有所长
福建泉州对餐饮业的重视程度极高,“泉州方案”提出做好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打造“市井十洲宴”,推动“一县一桌菜”市场化运作,提升泉州美食的影响力。
“浙江方案”也透露出浓浓的“科技味”,提出大力发展新型消费,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兴趣电商等新型业态,支持电商多元场景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消费”,进一步加强智能穿戴、自动驾驶、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型消费和未来消费领域重大项目、应用场景的谋划落地,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二次元等青年消费热点。
“山东方案”提出,该省将发展首发经济,举办100场以上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培育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等1万家以上,全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青岛方案”提出充分释放餐饮消费潜能,打造“国际海洋美食之都”,培育啤酒特色街区和网红打卡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串联夜市、夜秀、夜节等场景,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文旅特色产业激活地方消费
文旅产业也是各地方案的“重头戏”。
“北京方案”提出深化“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繁荣“演唱会经济”,推动电竞、冰雪运动等新业态发展。同时加强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动,推动闲置低效场馆、老旧厂房改造,植入“体育+”“亲子+”“文化+”等业态。
“江西方案”提出“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等消费新场景,以要素互联、相融共通带来流量叠加效应,赋予城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昌将通过举办明星演唱会、建设高端剧院、推广群众文艺等多维度发力,助力文艺演出经济“乘风起”。
“山东方案”提出,将开展“畅游齐鲁 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活动,打响“沿着黄河遇见海”文旅品牌,举办“齐鲁美食节”“齐鲁小吃文化节”等重点活动300场以上,全年举办文旅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同时支持演出经济、邮轮经济等协同带动消费升级,组织不少于5000场营业性演出。
“浙江方案”提出,2025年将举办国际级体育赛事30场以上、国家级体育赛事200场以上、省市级赛事1000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提振消费方案也不同程度涉及为“消费松绑”的内容。比如“浙江方案”就提出,将破限解缚,减少消费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开展预付卡市场专项整治;打击恶意索赔、“职业黄牛”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减少行政检查,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
可以说,各地的侧重点不同,但“组合拳”的打法几乎一致,那就是不遗余力让居民“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