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高端装备制造,从新材料到新能源……银川经开区抓源头、重孵化,促进科技“新苗”在银川生根发芽,不断释放带动效应。
一组数据尤为直观:自治区科技厅3月24日发布的2024年度自治区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认定名单,银川经开区15家企业获评“自治区雏鹰企业”,7家企业入选“自治区瞪羚企业”。“新苗”快速成长,带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股“破茧成蝶”的力量,为银川市向新发力、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快速“破壳”
一枚二维码的逆袭
春日的银川经开区,一群“雏鹰”正悄然展翅——它们或许规模不大,却个个身怀“独门绝技”;它们或许成立不久,却已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崭露头角。这些被称作“雏鹰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以超常规的速度成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物联网+传统产业会带来什么?记者在宁夏世纪信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在宁夏农垦玉泉营葡萄苗木繁育中心,每棵葡萄苗都有一张专属二维码,记载着它们从萌芽期、抽梢期、花期,再到销售端的所有信息。手机扫码,苗木培育过程中,浇水、授粉、除草、施肥等生长数据和视频,以及采摘、包装、销售、运输等情况一目了然。
这张伴随苗木“终身”的电子档案,就是宁夏世纪信通建立的全流程追溯系统。“过去记载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数据,只能靠人工记忆或抄写,现在通过物联网就能自动采集数据,帮助管理者更精准地分析和研究苗木生长情况。”宁夏世纪信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实施与运维部门项目经理刘刚介绍。
作为数字经济赛道的新一代雏鹰企业,宁夏世纪信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企业总经理王立军介绍,在农业领域,企业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助力枸杞、葡萄酒等特色产业实现生产数字化精准管理,为银川、吴忠、海原等地建成重要农业产品追溯系统,给传统农业安上“千里眼”与“智慧大脑”。在工业领域,企业为能源化工企业打造智能安全管控平台,通过物联网与AI技术实现风险预警、应急指挥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夜幕降临,银川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依旧灯火通明。在这里,新一代“雏鹰”正孵化着改变未来的技术。作为银川科技创新主阵地,银川经开区针对雏鹰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培育台账,为他们打造企业成长最优环境,助力雏鹰迅速“破壳”。
振翅高飞
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三级跳”
小小“一粒沙”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推动中国芯片产业高速发展。从沙子到芯片的奇妙旅程中,半导体硅部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银川经开区,一家名为宁夏高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将这重要一环做到了极致。
4月2日上午,盛之林从生产线上拿下一张硅环,抛光过后肉眼看去,硅环表面如镜面般平滑、清澈。随后,他戴上眼镜,熟练地操作着检测设备,以获得其中的麻点数。“1、2、3……23、24。”与上一次试验相比,麻点减少了,距离目标更近一步,这让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说芯片是科技的心脏,硅部件则是这颗心脏跳动不息的基石。因为芯片上的任何杂质都可能导致短路,影响它的运行。一年前,客户对宁夏高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硅部件提出少麻点的要求,直径300毫米的硅环上,只能出现200个麻点。作为企业董事长和科研带头人,盛之林和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原材料的选择标准要更高,再从设备、工艺等各个环节上逐个突破,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做到了单位面积内只出现二三十个麻点,远远超出了客户的要求,但我们对自己的目标是无麻点,这条探索之路还需要再走一段时间。”盛之林说道。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像“瞪羚”一般勇于跨越,通过核心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内高端半导体硅部件市场,宁夏高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站在了“第一梯队”。“地处西北内陆,我们资源有限,但以创新提质增效,与上下游共同攻克难关,我们一定能把路子打通,让中国芯片站在高地。”盛之林说。
当前,银川经开区正加快建设“银川经开区AI港”“硅基(碳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重要载体,随着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持续深化,园区将与东部地区开展常态化离岸研发中心共建。通过系统性构建创新生态,银川经开区将让更多企业从“破土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