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清明之思 2025年04月07日  张建才(宁夏银川)

一年中,总有许多节日,督促、感召着人们回到家乡,或者团聚,或者祭祀。节日的设立,固然是为了某种传统、纪念或怀念,其实也是给繁忙的工作和疲惫的身体放了一次假。这些节日中,起码有三次,是人们放下手边的事情,匆匆往家乡赶的。一是辞旧迎新的春节;二是阖家团聚的中秋;三是祭祖上坟的清明。

“清明”这个词,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是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追求期盼的现实世界的清明盛世;二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的精神世界里的清明节。

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命力都来自传承,对炎黄子孙来说,清明祭祀扫墓,已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甚至不仅仅是传统,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文化符号。也正因如此,从2006年起,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个传统节日之后,人们的心里总会或多或少地涌出些平时不易察觉的情愫。春节、中秋过后,人们享受了团圆的天伦之乐,往往会把这种幸福的感觉化作对亲情的依恋,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强化。

在所有的节日中,唯独清明(当然也包括清明前的寒食节),人们其实内心最想表达的是对已逝亲人的敬仰、尊重和思念,除此之外,似乎还应该有些其他的东西。

曾经多次到殡仪馆或乡下,给已逝的挚爱亲朋送行,那些逝去的生命,当然多数是享尽天年的老者,但也有英年早逝的壮年人,青春正盛的青年人,甚至还有早年夭折的少年儿童。唏嘘、感叹之余,总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

我们智慧的古人,专门把祭祀、悼念先贤亲人的清明,安排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冥冥之中总还是想寄托某种期望或暗示吧。

清明,春和景明,莺飞草长,不仅明示着世间万物的轮回生长,也寓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繁荣兴旺。清明,风清气爽,艳阳花香,不仅展示着自然世界的明丽晴朗,也昭示着人们内心世界的阳光安详。

清明,敬仰的是先哲先贤、英烈忠良,悼念的是列祖列宗、已逝亲人,感念的是他们的丰功伟绩,恩德良善,感受前人的嘱托或教诲。

应该说,清明节带给人内心的感受是深切的,给心灵带来的震撼是强烈的。我们不妨“穿越”一下,常说继承先烈遗志,从广义上来说,必然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狭义上来看,我们列祖列宗留下的祖训、家训、庭训,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遗志呢?前辈以他们的人生体验,告诫给后人的是教人勤奋,追求善良,共创和睦。

惟愿清明的雨,增添对先贤先人的思念,厚重他们留给后人的恩德。惟愿清明的风,吹遍青山绿水,吹走迷惘郁闷,带来人间芳华。惟愿清明的暖阳,温暖每个人的心房,把世界的每个角落照亮。

张建才(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