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去异地方能获得故乡 ——《纸上还乡》书评 2025年04月08日  媞说(河南)

本书既向读者呈现了南阳盆地的自然风情、风俗习惯、风物特产,也通过梳理、回顾南阳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其文人传统和不绝的文脉,展现了一地乡俗为文化提供的丰富滋养,并从“村庄和世界”的角度书写了土地伦理包含的诗学和美学价值。作者靠书写,在纸上不断抵达和重建故乡,既写出了故乡南阳,也写出了张衡、诸葛亮、庾信、韩愈等文人生活过的南阳,更写出了乡村生态与乡民人格、思维方式、文化等千丝万缕的连接。本书像一个样本和切片,我们借此看到中国的乡村生态。

“人吃大地一生”,本书中处处流动着对“大地之事”的眷恋、对乡间智慧和诗意的珍惜以及对中原腹地文化性格的思索,笔触深情而真诚,富有感染力。

《纸上还乡》是作家汗漫一部充满地方特色的散文集,他以“还乡”为主题,用细腻的笔触,深度挖掘和呈现了故乡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无论是民俗风情、传统工艺,还是方言俚语、民间传说,都在他的笔下融入了对生命、对文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汗漫作为诗人,其诗人气质在散文里也有所体现。他在《穿过南阳盆地》里说:“只有铅笔能越过蚊子的草丛去触动盆地边缘的群山。如果他们在深夜摇晃一下,敏感者就会醒来,想起暗恋过的人,身体中的剧痛和雷声,大作不息。”他的思维独特敏锐,能捕捉生活中微妙细腻的情感,他的文字开阔跳跃,温柔细腻,又如夏阳热烈奔放。诗歌般的语言风格,正是作者诗人气质的生动彰显。如此诗性语言,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心灵的震撼。

有人说,作家对故乡之态度,映射了其作品的深度。在《纸上还乡》中,作者对故乡南阳的深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南阳,是充满温情与回忆之地。玉米、红薯、小麦等农作物,皆成其笔下念想,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作者以细腻真挚的笔触,描绘了童年之艰苦与欢乐,让读者感受到来自故乡的厚重与温暖。此等描写不仅让我们窥见作者的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更让我们对那片土地有了更深了解与认识,我们仿若亦随作者文字,重返纯真美好年代。

作者笔下的花朵,如睡莲、葵花、桃花、槐花等,皆栩栩如生,仿若带着童年欢乐与趣味。此等花朵不仅是故乡之象征,更是作者心中纯真美好之寄托。它们在作者笔下绽放,散发出迷人芬芳,充满故乡的温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此外,作者还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态和乡民生活,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乡土之淳朴与真挚。作者笔下的乡民,虽生活艰苦,却拥有乐观向上之心态与坚韧不拔之精神。他们以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以智慧传承悠久文化,让我们对乡民之智慧与坚韧有了更深的敬佩与尊重。

同时,作者还通过书写张衡、诸葛亮、庾信、韩愈等文人的生活,展现南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渊源。文人墨客在南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打开书细细阅读,我们仿若亦随作者文字,一起领略南阳文化之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结尾部分,作者的乡愁情怀尤为突出。作者对乡愁之见解令人动容:“去异地方能获得故乡。”此言充满哲理与深意,令人陷入沉思。对于作者而言,故乡南阳已成为其心中永远之牵挂。作者对故乡的独特理解与深刻体悟,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此等对乡愁之深刻描绘与独特见解,不仅让我们与作者共情,还让我们对乡愁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目前我正处于上海、南阳、暮年这三方交界处,亦处于各种巨变蓄势待发之地,因而拥有面目一新、独具慧眼之可能性。”此言透露出作者对生活之深刻体悟与对未来之无限憧憬,他身处异地,却时刻怀念故乡,此等情感交织与碰撞,使其作品充满张力与魅力。结尾“活下去,爱下去,写下去”9个字,简短有力,传达了作者对本书之总结与对写作之态度。

《纸上还乡》不仅以深情笔触描绘了故乡之美丽与诗意乡愁,还展现了乡村生态与文化、乡民之智慧与坚韧,作品内涵丰富,意蕴深邃。

媞说(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