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银川,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正处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因地制宜”这一逻辑起点。
1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既是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区域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银川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数西算”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立足这一发展定位,银川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坚持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出发,科学谋划新质生产力布局,努力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银川正在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内核、数智赋能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区域产业格局。一方面,依托能源资源丰富、生态条件稳定的基础,推动清洁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能源+数据+智能”的复合型产业平台;另一方面,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承载力,加快释放“东数西算”带动效应,推动算力、算法、数据资源等要素高效集聚、协同流动。通过重构生产方式、要素结构与组织体系,银川正在形成契合地方实际、面向未来需求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样态,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理论范式。
2
强化融合创新路径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不仅强调了科技和产业的协同关系,更突出了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论文”转化为“产品”的现实紧迫性。对银川而言,加快科技成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耦合,是实现新质生产力高效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银川依托高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着力构建“研发+转化+落地”一体化创新体系,通过打造应用场景、构建转化机制、畅通成果路径,让科技创新从“顶层设计”走进“产业细胞”。
在产业实践中,银川重点推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制造、能源等领域深度赋能。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引导其建设数字化产线和智能工厂,推动生产流程向柔性、精准、高效方向演进;在现代农业方面,依托智慧灌溉、农情监测和农业AI算法模型,构建“数字农场”,实现从经验种植向数据决策转变;在清洁能源领域,银川推进智能调度系统与光伏、风电、氢能等多能源融合发展,提高区域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这种由技术牵引、需求驱动、平台协同形成的融合发展模式,使科技成果在银川真正“可用”“可行”“可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层面加速形成、扩展与聚集。
3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区位优势催生未来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是打通高质量发展“断点”、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部署。银川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以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葡萄酒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支撑地方经济。但近年来,面对资源依赖、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对此,银川坚持在“改”和“升”上下功夫,通过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激发传统产业内生潜力。
银川将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节点优势和丰富的清洁能源基础,大力培育氢能、新型储能、智能算力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能源+科技”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在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支持下,氢能交通装备制造、储能电池材料开发、数据处理服务等前沿产业正加速集聚。通过“做优传统产业底盘、拓展未来产业赛道”,银川正在形成以转型升级为基础、战略前瞻为引领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
4
激发数字经济与企业活力
构筑区域新质生产力主体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这不仅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方向,也指明了激发内生动力的主体路径。银川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核心枢纽城市,和中卫“双城”驱动,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银川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关键领域,加快5G、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部署,推动“AI+制造”“AI+农业”“AI+城市治理”等场景广泛应用,释放出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集聚效应。
在企业活力方面,银川通过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方式,为企业成长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特别是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银川注重突出特色、细化赛道,引导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打磨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品牌。依托银川高新区、智慧产业园等功能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验证、中试转化和产品落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深度融合,形成“创业—成长—壮大”全周期支持闭环。同时,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直播电商、数字物流等新兴业态,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开放式应用场景和快速商业化路径,让创新型企业在新赛道中跑出“加速度”。
银川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项发展任务,更是一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重构与价值体系重塑。它要求地方政府以系统性思维、战略性布局和制度性创新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实现从“物理空间增长”向“数智空间跃迁”的跃升。银川将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坚定不移走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化道路,以数智驱动激发西部潜力,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展现“银川智慧”,贡献“银川经验”。
(执笔:王雪)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