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许少峰:扎根西部,圆科技报国梦想 2025年04月12日  闫茜

六盘山实验室自筹建以来,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从全国各地引进“刚性人才”157人、“柔性人才”41人。六盘山实验室科研管理部部长许少峰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名“刚性专家”,也是科研团队的中流砥柱。

从2023年起,许少峰就开始参与六盘山实验室的筹备工作。因为博士期间所学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和六盘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所以那时候他经常北京、银川两地奔波。2025年,许少峰正式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项目,为了专心科研,今年年初他把家搬到了银川。

“我们研发的智能装备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工况下实现低功耗、高精度可靠运行,研究过程困难重重。今年,我们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从不同角度不断向难题发起冲锋,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少峰说,他们研制的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将应用于我国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深海采油等极端复杂的工况环境。“宁夏地处西北地区,受制于经济、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缺乏人才,但现在,我们正在马玉山院士的引领下开展高端控制阀及智能装备在复杂工况下的关键技术攻关,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昔日“门前车马稀”,今日“孔雀西北飞”,热情源自何处?“科研怎么干,科研人员说了算”的制度保障是核心秘诀。

“六盘山实验室的一大功能,就是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往哪个方向走,科研就往哪里发力,经费就往哪里投。”许少峰告诉记者,政府实行项目经费“负面清单+包干制”,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自主支配权,切实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让项目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实现“加速跑”。

目前,六盘山实验室重点围绕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智能铸造及装备、先进智能工艺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高端特殊材料、新能源装备6个方向开展研发工作,正在孵化中的5个项目总投入达3250万元。“六盘山实验室正在6个方向上全面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孕育更多的新动能,助推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许少峰说。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