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把轮椅、5年漂流、24小时轮转……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共享轮椅”便民设施成为了居民身边的“及时雨”。
“你好?我想问一下社区有‘共享轮椅’可以免费借用吗?老妈前两天去菜市场买菜把腿摔骨折了,正愁没法出门呢。”近日,花园社区美茵湖城居民郭洋辉匆匆走进社区服务大厅,向网格员殷瑞求助。得知老人急需辅助出行工具,殷瑞立即核对库存,将一辆调试好的轮椅交到郭洋辉手中,还特意递上一本“暖心手账”。
“‘暖心手账’上面记着轮椅使用注意事项、社区24小时服务电话,还有我们下周上门回访的时间,您有任何需求随时找我们。”翻
开这本浅蓝色封面的手账,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轮椅刹车需上下拨动两次确认锁定”“辅具借用期满前3天社区将电话提醒”等注意事项。“暖心手帐”是花园社区为借用辅具的居民特别准备的服务备忘录,除了使用指南,还贴心标注了网格员姓名、紧急联系电话,手账里还留有几页空白,供居民记录使用感受和新需求,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簿”。
当天下午,殷瑞带着血压仪敲响了郭洋辉家的门。“阿姨,这轮椅高度合适不?刹车要这样操作……”她不仅现场指导老人使用轮椅,还将老人的康复情况、饮食禁忌记入手账备注栏。郭洋辉感动地说:“原以为借了轮椅就完事,没想到社区连后续照应都
想到了,真是暖人心!”
在花园社区“爱心接力循环使用”辅具服务站,像这样的暖心细节随处可见:轮椅把手缠着防滑海绵套,腋拐顶端贴着柔软的防撞贴,借用登记册旁放着印着“有事找小殷”的网格员联系卡。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借出轮椅27次、手杖19次,回收居民捐赠的闲置辅具2件,经消毒后已投入使用。
共享轮椅不只是“借与还”,更是服务的开始与延续。55岁的王学借用过3个月轮椅,康复后不仅捐出了自家的旧拐杖,还主动担任起辅具维护员,他说:“社区帮我度过了最难的时候,我也想帮着擦擦轮椅、上上润滑油,让这份爱心继续传下去。”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