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的临近,葡萄酒文化的氛围在银川愈加浓厚。然而,让葡萄酒的基础知识,文化特性和消费习惯逐渐被更多人认知,形成稳定的消费行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葡萄酒一度被认为是小众消费品,强调消费场景和品酒能力。这既是葡萄酒的产品特质,也是消费门槛。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葡萄酒仅仅是“酒精饮料”,或者被赋予一些“小资情怀”,与真正的大众生活相距甚远,这种现状也客观上导致了葡萄酒消费的瓶颈。
首先,对于葡萄酒品类、香气、品味等环节,我们需要相当的知识基础,能够做到化繁为简,用一些更接地气的方式,将银川的葡萄酒知识传递给大众,让专业的葡萄酒品酒技能,被“翻译”成大众能够接受的知识点,葡萄酒就会更好地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拥有稳定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其次,葡萄酒与文旅高度契合,通过更广泛的线下活动,与葡萄酒产区、酒庄、景点的旅游产品相结合,让更多市民和游客,进入到产区中,了解葡萄酒的基础文化,塑造潜在的消费习惯,逐渐将葡萄酒嵌入到人们的消费意识当中。
另外,葡萄酒如何与本地美食相互结合,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烧烤地摊,让葡萄酒植入到这些消费场景中,创新美食产品,还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借着葡萄酒大赛的机会,不仅让业内人士充分展示,更要让大赛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尤其是市民消费习惯的养成,消费场景的搭建,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