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这是今年各地的重点工作,而劳务品牌是带动就业、发展产业的重要载体。劳务品牌是具有鲜明地域标志、显著行业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各地2300多个劳务品牌带动近6000万人实现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和创新创业,在决胜脱贫攻坚、推动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各地的劳务品牌的特色是什么,他们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长春
无人机飞手
《人民日报》报道,在吉林榆树的山林间,无人机操控师王佳奇紧盯遥控器屏幕,熟练地调整无人机飞行角度。无人机将图像等信息传输至屏幕,勾勒出输电设施运行状态。“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只要想干就一直有活。”王佳奇说,这个新兴行业急需人手,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都有需求。
长春市的无人机操控师劳务品牌已培训5000余人次,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累计实现劳务收入超30亿元。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与该劳务品牌签订人才招聘协议,涉及无人机操控、无人机装调检修等岗位。
海南
新能源汽修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车辆维修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燃油车主要涉及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汽修师更偏重机械相关技能。但新能源汽修师主要维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要掌握电工、电焊、电子电路等相关技能,两者区别较大。
《人民日报》报道,海南省立足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供需缺口,联合多家汽修企业、技工院校、培训单位,合力打造海南新能源汽修师劳务品牌,已建设5个实训基地,通过“培训+劳务品牌+就业”的模式,累计培训学员超过5000人次,持证就业率达91%,在带动就业、支撑产业上效果明显。截至目前,海南省累计培育48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52.34万人次。
青海
培育49个特色劳务品牌
《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青海依托地方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出一批劳务品牌,带动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已培育出“青海拉面”“土族盘绣”“互助家政”等具有地域特色、产业特征、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49个,年均带动就业达40万人次。
同时,青海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聚焦家政、餐饮等行业,以企业自主培训、技工院校组织培训、职业培训机构上门培训为主要载体,每年开展拉面、刺绣、家政等专项培训3.8万人次,为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源支撑。
北京
推出六大劳务品牌
北京是一座劳务输入型城市,但也同样拥有自己的劳务品牌。在2024年年底举行的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北京机器人技术员、金隅琉璃匠、北京园林绿化工、北京温暖侬嫂、智能防水堵漏维修工、京城消防设施操作员六大北京劳务品牌首次亮相。近年来,北京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劳务品牌,成为新的“北京名片”,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湖北
劳务品牌研究院揭牌
《湖北日报》报道,近日,湖北省劳务品牌研究院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揭牌成立,这是全国成立的首家省级劳务品牌研究院,旨在推进湖北省劳务品牌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地方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融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举办了“湖北劳务品牌走进上海”活动,襄阳牛肉面师、潜江龙虾工、蕲春艾灸师等14个劳务品牌展位在上海外滩中央广场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湖北劳务品牌都有一定的从业人员规模、鲜明的地域特色、显著的技能特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为上海市民带来部分互动性强的项目,希望让更多上海市民了解湖北,支持湖北从业人员、湖北产业。
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政治经济系主任韩晶认为,要打造出叫得响的劳务品牌,关键在于强化品牌特色。特色带来优势,品牌强壮产业。劳务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劳务品牌构建,建设一批劳务品牌工作室、培训基地,开发一批特色职业培训协同项目,帮助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