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移动办公桌”彰显政务服务态度 2025年04月24日  周志翔

“以前办个事得专门跑趟社区,现在下楼遛弯的工夫就能把事办了,真方便!”4月21日,家住兴庆区塞上骄子小区的居民王忠华,在“移动办公桌”前办完了残疾证更换登记,对这项服务赞不绝口。

“移动办公桌”进小区,看似是支张桌子的事,背后却是基层治理模式的主动作为,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服务优化、治理效能提升、社会资源整合以及社会和谐促进等多个层面,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移动办公桌”将服务窗口直接延伸至小区,居民无需奔波即可办理高龄补贴认证、医保咨询、就业帮扶等事务,尤其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难题,实现服务“零距离”。通过现场办公,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居民对养老服务、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等领域的诉求,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传统治理模式依赖居民上门反映问题,而“移动办公桌”推动有关部门主动深入小区,实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移动办公桌”可以集成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纠纷调解、诉求受理等功能,减少居民办事环节。通过“移动办公桌”搭建公益服务平台,联合警察、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力量,吸引志愿者、企业等社会力量,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还在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了更直接、更方便的沟通桥梁。

“移动办公桌”进小区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服务创新、资源整合、干群互动,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目标。这一模式不仅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推动服务资源向网格、楼栋延伸,为构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