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我应邀来到心仪已久的宁夏参加媒体行活动,体验“塞上江南”的风土人情,感受宁夏儿女牢记嘱托、实干兴宁,走好新的长征路的豪情壮志和铿锵脚步,也切身感受了贺兰山及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的时代脉动,看到了宁夏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我们曾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等地采风,眼界大开。印象尤深的,是贺兰山下那个气象万千的湖。
来宁夏之前,我想象中的沙湖无非就是一个有沙有湖的地方,也许没什么特别的。来过之后才发现,这里远非我脑海中的模样,在一幅幅生动场景和生态画卷面前,我的主观臆断是多么浅薄。
记得去沙湖采访的那天正值8月初的酷暑天,骄阳似火,我们不得不戴上帽子、穿上防晒衣遮挡热情的阳光。“七下八上”这段时间被称为“三伏天”“桑拿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来宁夏之前,我们山东就是这样的天气。一到宁夏,顿觉清爽许多,尤其是来到沙湖景区,刚来时的干燥感也神奇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想,这或许是这汪湖水的恩赐吧?
沙湖之旅颠覆我想象的,远不止这一点。
从银川出发到沙湖,一路看到的不是大漠孤烟,而是满眼绿意,生机盎然。一到沙湖景区,我就被展翅腾飞的白天鹅形态大门和门前美丽别致的鲜花造型所吸引。平时不爱留影的我,特意请媒体朋友帮我在门前拍照留念。进入景区,道路两旁是柳树、松树等绿化树种及绿茵茵的草皮,处处绿意涌动。走不多远,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湖水顿时湿润了我们的心境,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沙湖了。我们乘坐汽艇,飞一般离岸而去,耳畔风声呼呼,眼前是一望无垠、波光粼粼的碧水,远眺雄浑的贺兰山,身边不时闪过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一丛丛芦苇,一群水鸟脆鸣着在头顶伴飞,艇后荡起一串雪白欢快的浪花……
在翠绿的湖水和芦苇映衬下,对岸金黄的沙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翠绿和金黄成为沙湖最鲜明的底色。沙湖地处黄河“几字弯”不远处,水和沙在此相遇,自然让人联想到泥沙俱下的黄河水。而呈现于眼前的清澈通透的湖水,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这里正在举办的沙湖国际水上运动旅游文化节暨沙湖杯帆船邀请赛,令人眼花缭乱的水上表演项目,碧波浩渺的湖面上随风而动的点点白帆,飘于半空、色彩斑斓的热气球,人头涌动的岸边码头和沙漠游乐区,百鸟翔集的鸟岛,昭示这里是风景秀丽、业态多样的生态旅游区。沙湖是宁夏最大的湖泊,有“宁夏的海”之称,这里既有大漠戈壁的雄浑壮阔,又有江南水乡的含蓄秀美,沙漠与湖水比邻而居,自然景观独特,被誉为镶嵌在宁夏平原上的“塞上明珠”。
看过一些资料,沙湖原先是银川平原上的一处洼地,上世纪50年代因山洪等因素形成湖泊,后来前进农场将之开发为鱼湖,面积也逐步扩大。再到后来,被建设成为美丽的沙湖旅游区。
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沙海变绿洲,湖水变清澈,沙湖水质显著提升,吸引了130多种鸟类栖息繁衍,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这里安家落户,成为西北的“鸟类天堂”,中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如今,沙湖已成为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正用它四季变换的景致,书写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动人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沉醉在它独特而永恒的魅力之中,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诗画家园。
沙湖的美丽蝶变,只是宁夏生态保护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建设大生态的一系列“组合拳”,如今的贺兰山东麓,天更蓝、水更清,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越画越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着无穷的生命力。在银川,在宁夏,这样的生态建设事例还有许许多多。宁夏儿女正聚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这样的生态治理新篇,这样的绿染荒漠梦,未完待续。
李守亭(山东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