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银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在用积极的行动吸引各方人才共襄盛举。银川市举办“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之“凤鸣湖城”招才引智大会暨产业人才双选会,再次引来区内外各界人才踊跃参与。鸟无定栖,林茂则赴。银川市将继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引育留用”各环节精准发力,为人才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提供更优服务保障,“筑巢引凤”让更多有志青年到银川创新创业、追梦圆梦。
构建开放包容的引才格局。每一项事业都需要人才引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人才支撑。自2023年启动“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以来,银川市出台了一系列助才惠才政策,实施多项人才发展举措,累计吸引14万多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全职引进硕博人才连续3年翻番,柔性引进162名专家教授入企,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7万,4次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产业不断升级,带来人才战略升级。银川应树立更加开放的引才思维,打破人才引进的条条框框,积极参与人才竞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各界顶尖人才。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潜力,为那些有真才实学但缺乏传统“光环”的人才提供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天下英才,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造多元培养育才体系。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搞“一刀切”。
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有着不同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要提供力所能及的科研资源,加强与企业的研发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水平;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和认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让每位人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营造宜居宜业的留才环境。落实各项招才引智政策,将各项待遇落实到位是建设人才体系的基础,诚心尊重、贴心服务是留才的重要环节,周到便捷的服务才能获得众多人才认可。银川不仅要服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也要更加注重配套公共服务的细节,要继续聚焦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让人才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广大人才在银川感受到实在的获得感、尊严感,放心扎根、安心留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银川要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服务,全力抓好人才政策的落细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努力营造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环境,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银川篇章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