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按照宁夏算力产业银川市、中卫市双城驱动部署和宁夏枢纽“三基地一中心”总体布局,银川市与中卫市错位协同发展,重点向算力调度、算力应用、数据服务、数字产品制造聚焦,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与产业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4年年末,银川市已建成智算中心1个,在建项目7个,建成标准机架1.23万架,智能算力超3600P,较上一年增长75.7%。目前,已招引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中建材、天云智算、中创普惠、九川科技等算力企业在银落地部署智算中心,支撑自身业务发展和生态合作伙伴的算力需求,预计年底算力可达10000P。”银川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银川市已出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公共数据分级分类等管理制度及规范,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合规共享使用。建成银川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一体化数据平台、城市数据开放平台,归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8.3万余项,市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数据资源存储空间约为108492TB,存储总量约为89851TB,实现市级80%以上部门数据互联互通。
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银川为41个部门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打造“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扫码亮证”“社区业主电子投票”等50余个数据应用场景,有效赋能便民服务、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此外,建成数据标注企业达10家,标注团队400余人,承接的数据服务业务来自全国各地,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内容审核、自动驾驶等领域。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会等3家培训机构纳入人社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构目录,共开设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化管理、云计算等8个专业课程,为我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同时,取得相应等级职称证书的人才可享受技能评价贯通、创业激励扶持、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我们依托《关于加大算力产业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人才小高地项目,为企业员工提供普惠职业技能和数字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培训服务,参训并取得职称的人员可享受奖补政策,形成‘技能提升-资质获取-政策兑现’的正向循环,有效服务银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银川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