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将我老伴送到医院,还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近日,一通从兰州打到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如意湖社区的感谢电话,牵出一段暖心故事。
事情源于网格员刘颖在月湖一号小区的一次日常走访。当天,刘颖走进焦尚志家中,发现老人正捂着肚子蜷缩在沙发上。面对有听力障碍的焦尚志,刘颖耐心询问,得知老人已一周未好好进食,腹部疼痛难忍,因子女和老伴远在兰州,就医成了难题。
刘颖立即联系社区党委副书记赵文莉,两人迅速带老人前往医院。经检查,老人确诊为疝气需尽快手术。考虑到老人沟通不便,她们全程陪同检查,及时联系老人远在兰州的家属并说明病情。如今,老人已在兰州接受治疗,这才有了那通饱含感激的电话。
这通感谢电话,正是如意湖社区“走听看记”工作法成效的缩影。在如意湖社区,网格员每日穿梭于楼宇之间,主动走进困难家庭,送上关怀与帮助;定期组织“红网格议事会”,倾听居民的家长里短与诉求;深入社区各处,实地察看路灯破损、充电桩不足等民生问题;随身携带笔记本,细致记录每一处民生细节。通过“走”进家门、“听”取民声、“看”准问题、“记”下需求,社区精准掌握居民的急难愁盼,建立起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
不仅如此,社区创新打造的“解忧窗口”也成为居民的暖心港湾。在社区便民服务点,居民柴秀梅对着新安装的“智能购电机”啧啧称奇:“以前交电费要么跑供电公司,要么麻烦孩子远程操作,现在有了这台带语音提示的机器,我自己就能搞定!”网格员穆清在旁边笑着补充,“这是我们社区新推出的便民措施,以后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多项业务啦!”
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网格+民生”服务体系,通过“固定站点+流动网格+线上平台”的立体模式,让民意收集覆盖每个角落:每月17日的“开门营业日”总能迎来络绎不绝的居民,《民情台账》详细记录着每件诉求;“微心愿墙”上的便利贴承载着群众的点滴期盼,网格员定期汇总整理,让民生小事件件有回音;针对上班族等群体,社区还建立了居民微信群,24小时在线收集诉求,让民意收集从“被动等”变为“主动找”,累计解决停车位规划、单元门维修等各类问题40余件。
在问题解决机制上,社区构建起“党组织牵头、物业协同、志愿者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网格员化身“接单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处理;复杂问题则通过“社区党委+共建单位+专业力量”的联动机制,引入律师、民警等多方资源共同化解。从暖心救助到便捷服务,从民意收集到问题解决,如意湖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治理的“网格温度”。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