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闫茜)今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的第19年,5月18日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宣传日18周年纪念日。今年以来,银川市充分发挥志鉴成果在区情、市情研究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档案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作用。近日,银川市开展“5·18宁夏地方志工作宣传日”系列活动。
连日来,银川市档案馆(地方志研究室)向银川市委党校、永宁县委党校等赠送《银川年鉴》《银川脱贫攻坚口述史》等方志成果200余册,充实党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效打通服务党员干部读志用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走进宁夏银川一中、银川市第六中学、金凤区第十八小学,赠送《银川简志》《银川史话(连环画)》等方志成果220余册,让广大青少年能够通过志书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近年来,在修志编鉴和地情资源开发等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果,对《银川市地方志工作规定》进行修订,对《银川年鉴(2024)》进行改版升级,此次改版力度较大,新增8个类目、120个分目,调整10个类目、109个分目,全书共设41个类目,出版字数达124.5万字,并突出银川特色与年度特点,精心设置‘中国十大大美之城’——银川、‘中国新硅都’‘世界葡萄酒之都’等5个图片专题,收录高质量照片80余幅,生动展现银川的城市魅力与发展成就。”银川市档案馆(地方志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银川市档案馆(地方志研究室)在志鉴地情书籍编纂方面持续发力,发行了《银川市脱贫攻坚口述史》,《银川市扶贫志》等志鉴地情书籍也进入出版程序。同时,启动编纂创新之作《典籍银川》。“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我们推出‘掌上年鉴’服务,读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银川档案方志网或‘银川记忆’微信公众号,即可便捷查阅电子版年鉴,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传承历史记忆。”银川市档案馆(地方志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