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和外卖员的矛盾,几辆自行车就能解决”——5月19日,银川网友@斯瑞brother发出一条视频,说金凤区红宝锦绣河畔小区物业,在小区门口放了几辆自行车,写着“外卖专用”,这样外卖员到小区门口后可以换自行车进小区送餐。
很多小区之所以禁止外卖电动车进入,是担心骑手车速过快撞到人,尤其是玩耍的孩子,所以@斯瑞brother认为物业此举挺好,既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进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又保障了外卖员送餐速度,其他小区也可以借鉴学习。推行之后,业主安全有保障,外卖小哥更方便,安保矛盾也少了,一箭三雕。
视频发出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点赞、有疑虑,也有建议和提醒。
◇媒体谈◇
@银川锐评
评论区里一片点赞,都说“这才是该有的进步”。的确,一个要赶时间、一个要保证安全,外卖员与物业保安存在冲突,一个要“快”,一个要“稳”,中间要是没个缓冲带,可不就撞一块儿了?
冲突能不能解决?这不,几辆自行车就派上用场了。有人建议把那些长久不用的自行车都这么利用起来,也有人建议像杭州一样搞个“小哥码”,主意都不错。
城市的温度,真不在多高的楼、多亮的灯,它在于能不能给赶时间的人留个台阶,让外卖员能喘口气,也让保安不用硬扛着,这事儿就成了。
@中国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点外卖、取快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离不开广大快递配送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辛勤付出。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动自行车无法进入小区、重物需手提肩扛等。
对此,可通过设置“便民自行车”打通快递、外卖配送的“最后一百米”,同时应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以友好场景建设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优势资源,提供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服务,团结凝聚更多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中国工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劳动者是城市建设者。每座城市繁荣兴盛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在小区内为外卖员设置送餐车,既保护了居民,又方便了外卖员,充分体现了对一线劳动者的关爱与尊重。期待更多城市从细节入手,提供有温度的管理,让广大劳动者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地融入城市,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关爱。
◇网友谈◇
@叫我阿羊(河北)
这不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果茸(天津)
这种才是人性化、有人情味的管理。
@方块影剧(广东)
这才是该有的进步。
@风(江苏)
这个可以推行。
@积善之(广东)
每个小区都有僵尸自行车,太久没人认领的就可以这样给外卖小哥用。
@小威(辽宁)
大连这边的骑手都骑小米平衡车,商业街到处都是平衡车,基本人手一辆。
@带你去旅行(浙江)
只要不是人车分流什么车都危险,业主的电瓶车、汽车不是都在上面吗?难道只有外卖车危险吗?
@阿啊锕(湖南)
万一小区的人把单车骑走了呢?
@Jan.3(广东)
直接放门口值班室,然后物业派人送餐,毕竟业主也是交物业费的。
@曼珠沙华(广西)
咱小区外卖只能走地下停车场。
@别做无法实现的梦(江西)
小区大,有些不知道几号楼的,还不是要一只手看导航一只手骑车?更危险。还有,餐多的话怎么放?一只手拿餐一只手骑车?
@天气不似预期(广东)
每条路设一个外卖驿站,外卖到了自取就好了。
本报记者 刘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