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当这个消息传回银川时,欢欣鼓舞之余,也意味着我们将再次起航,向着建设高品质文明城市不断进发。连续五届蝉联的成绩,这是银川的底气;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这是银川的含金量,更意味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永远没有休止符。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过多年的努力,银川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体现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便捷的城市体验、向上的城市氛围,更有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城市文明基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刚刚结束的2025银川马拉松赛,无论是比赛现场,还是社交媒体,广大人民群众用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欢迎五湖四海的参赛者和宾客。这种来源于物质文明积累的底气,充实着市民的内心世界,大家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主动宣传,展现了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恰恰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内生动力,从而反向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积累出更加丰富的文明成果。
高品质文明城市塑造高品质的城市根基。物质文明是力量,精神文明是干劲。当银川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层次时,决定未来发展质量的,一定是沉浸于整个城市的文明品质。
当年戈壁滩上的开荒,靠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迎接的将是技术革新、科技革命的新挑战,需要的不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拼搏精神,更有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一系列软实力的跟进。“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就是这种软实力持续提升的结果。良禽择木而栖,这棵树不仅要牢靠结实,更要看得见风景,闻得见花香。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就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银川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广大投身银川发展的建设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而这些工作成果不断积累,形成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品质根基。
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效,是我们延续殊荣的关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需要根据形势变化来适应和调整,才能匹配当前的发展现实。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新迭代,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元化的诉求,多圈层的群体,需要我们拥有更加细致、耐心的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深入。这不仅有物理层面的提升、经济层面的成果,更有精神层面、网络层面、内容层面的主动适应和迭代创新。对于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做法,要果断摒弃、探索新路,对于新的诉求动向,要及时掌握、抓住根源。这就是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效为手段,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达到最好的实际效果,真正让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最后,我们要向所有为银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付出努力的人们致敬!成就来之不易,荣誉浸满汗水。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坚持、奉献,让银川拥有了令人尊敬的“金字招牌”,更是因为你们的拼搏、奋斗、牺牲,让银川的未来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让我们整装出发,再创佳绩!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