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官在即,银川市各项经济工作稳步推进,在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提振消费上不断取得突破,为实现“双过半”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盘棋”的重要性,只要找准发力点位,精准突破,就能持续集聚发展势能,推动全年经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集中于民生,放大至产业,提质于经济,有效投资是稳固城市经济基础的根本力量。金凤区中北部排涝能力提升、西夏区葡萄酒主题文旅和葡萄酒庄建设、兴庆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各个项目都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银川市对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湖的积极探索也在稳步向前推进,持续取得积极效果。这一方面优化了产业结构,逐渐告别倚重倚能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技术革新带来的连带效应,布局未来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提升了城市韧性,在治理、防灾、民生福祉上积累了更厚的底子,使得城市经济的基础更加厚重,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渐提高,而这些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城市财富。
刚刚在银川闭幕的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再次惊艳世界,也展示了银川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实践。在做好葡萄酒产业的过程中,银川市充分利用项目这个抓手,在文旅产业、农业科技等产业方向上大展拳脚,形成了更为突出的城市特色,为接下来银川的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我们可以看到,银川的项目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从教育医疗到托儿养老,还有“超级工厂”和“智慧工厂”的打造,不但能增强城市的软实力,激发更多发展动力,还将增强银川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提升本土品牌和产业链的影响力,让银川的发展更有底气。
当前正是银川的旅游旺季,银川已经举办了多场演唱会和音乐节,览山剧场和黄沙古渡的大合唱成为市民日常。银川的城市消费场景愈加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不仅是吸引外地游客的金字招牌,更是提升消费市场活力、激发更多创业创新力量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基于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始深度品牌化,从“山下有牛”和“杞大叔”的热销,到非遗文创产品的火爆出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跟得上发展潮流,留得住创新人才,打造好营商环境,消费对于银川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就越强,就可以进一步协调好有效需求与优质供给的关系,以更加绿色的发展方式,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
下好“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提振消费”三盘棋,对于我市全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放眼下半年,外部市场的变化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城市内部诸多工作需要持续捋顺。只要我们延续上半年的势头,遇到困难积极应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使得银川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持续开拓奋进、高歌前行。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