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永远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银川饮食文化多元,但要靠美食增加引力值,还需更大的空间建构。在产业创新之外,还需要做好消费场景创新、推广形式创新等,提升美食与当下消费需求的适应性,激活有内容的城市IP,在旅游旺季,让游客带着宁夏美食的香味离开,让银川这座城市“好吃、好玩、值得来”。
观点①
关注生活场景
现代消费更适配
“首届酵醒·宁夏面包出塞节”(以下简称“面包节”)将于7月4日至6日在银川启幕,这类节日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一次与文旅深度结合的“餐饮+”活动。即将举办的面包节和以往各类美食节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吃吃吃”,更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让大家可以边走边吃边玩。在现场,市民游客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面包,可以与银川“顶流”贺兰山等错位拍照打卡,可以拿着特制的面包地图在不同区域集章打卡,还可以参与“寻找面包星人”合拍活动等。除此之外,活动把以往藏在“幕后”的面包制作过程搬到“台前”,让本身具有的信息传递效能更优于各类探店,让消费者能更直观地看到面包的诞生,方便大家尝鲜的同时,也能让大家慢慢“懂行”,在之后的消费中更有底气,也更愿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烘焙方式进行消费。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当下更契合消费者深度参与体验的意愿,也为美食创造出不同于以往传统活动的消费场景。
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大家需要的不单是走马观花式的“知道”,更想亲身参与到其中,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享受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行业发展则需要同步跟进,对消费者的需求投入更多关注,并且需要更多能深入到生活场景中的创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帮助大家建立对美食的深度认知,这是一次自我宣传、拓展销售途径的好方法。
观点②
搭建消费场景,“美食+”更多元
谁也不知道一个“吃货”会带来多大惊喜。别人眼里的面包或许只是面包,可在“吃货”心中,是无穷尽的学问,有无穷尽的风味与灵感。
据已有宣传看,面包节除了面包,还有咖啡、红酒、啤酒、枸杞奶茶等品类参与,甚至包括烘焙设备、技术供应商。这种“全产业链+多品类”的场景搭建,在增加活动好玩度的同时,能覆盖更广泛的客群,推动一些隐性消费需求显现,包括但不限于某款面包与某款牛奶、咖啡搭配更好吃等等,完全可以在“面包+”的现场跨界中单辟出独属于自己的味蕾世界。市民游客一旦尝试此前不曾尝试的口感,便有可能形成记忆,成为长期消费习惯。
美食消费习惯形成,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如上所述,供应商的参与,会增进上下游链条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活动融合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让市民游客吃起来也能玩起来,一个沉浸式消费场景就有了。在该场景下的消费,同样也会有记忆。所以,对葡萄酒等宁夏好物来说,要从消费场景搭建来扩大影响。搞活动是必然的,怎么搞?好吃好玩是目标;从需求中催生创新,令“美食+”更多元是更大的目标。
观点③
激活城市场景,旅游旺季更有料
银川即将迎来旅游旺季,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有效抓住这段时间,让银川在众多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打破同质化的桎梏。以美食为突破点,永远都有价值,从食材做法到餐饮场所的扩散,城市的公共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美食和新的吃法,这些也是创新的方向。
充分激活已有的城市场景。银川近年来建设了不少特色街区和夜市,这些地方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人气,只是利用率还有待提升,要让这些特色街区和夜市既能“单兵出击”、凭借自身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又能与其他旅游景点、商业区域联动起来形成旅游合力。比如,可以打造特色美食主题街区,将羊肉泡馍、手抓羊肉等特色美食集中展示,让游客一站式品尝到当地美食的精华;同时,与周边的文化景点合作,推出“美食+文化”的旅游套餐,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除了硬件设施的利用,软场景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美食活动,如美食节、烹饪大赛等,以及创新美食展示形式,如美食直播、美食短视频创作等,为想要进入美食行业的人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平台。这不仅能够激发本地创业者的热情、促进创业创新,还能吸引外地创业者关注宁夏食材的商业价值。他们可能会发现宁夏的枸杞、滩羊等特色食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而带来新的投资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推动宁夏美食产业的发展。
城市不仅是旅游的目的地,也是承载众多创新创业机遇的载体。以美食为创意原点,让更多具备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大胆尝试,总能玩出新的花样。
吴戈 刘薇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