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从“小张”到“闺女”,张丽娟—— 坚持助老14年 照亮老年人“银发时光” 2025年07月04日  吴春霖

她不是谁家的亲人,却常被几十位老人亲昵地唤作“闺女”;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14年如一日的守候,将桩桩件件平凡小事,熬煮成浸润人心的温暖——她,就是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满春园社区工作人员、助老志愿者张丽娟,邻里之间口口相传的温情榜样。多年来,张丽娟用一把扫帚、一双鞋、一句问候,走出了属于她的助老“长征路”。

在满春园社区颐海苑小区,居民总能看到张丽娟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穿梭在小区各个楼栋之间。她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代买蔬菜、取药缴费;每逢端午、元宵,她会带着亲手包的粽子、煮的汤圆,敲开一户户老人的家门。“吃着闺女送来的粽子,心也热乎。”这是不少老人口中的“节日仪式感”。

张丽娟多年来辛勤付出,老人们起初唤她小张,后来逐渐叫她“丫头”“闺女”,一句句亲切的称呼,是对张丽娟的真情回应。

80岁的马桂英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张丽娟成了她的“日常依靠”。收拾屋子、晾晒被褥、聊家常……“这孩子比我亲闺女还亲。”老人眼眶湿润,话语朴素情深意长。居民陈宏兵的母亲身患慢性病,行动困难,张丽娟主动揽下照顾重任。这份无私感动了陈宏兵,他也加入社区志愿队伍:“我妈总说,小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老有所养,共同守望。” 张丽娟说,“我老了,也希望有人能为我敲响家门。”在她的带动下,满春园社区的爱老氛围愈发浓厚。2023年,社区专门成立“幸福敲敲门”助老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25位志愿者加入。小到擦窗拖地,大到病中陪护,这支“红马甲天团”成为了社区老人最贴心的依靠。

即将离岗的张丽娟,依旧心系社区。“退休后我还会回来,换个身份继续‘敲门’。”她说。14年的坚守,社区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而她也让一盏盏温暖的灯光,持续照亮老人们的“银发时光”。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