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科技赋能生态,创新引领绿色”为主线,构建起“线上联动+线下沉浸+实践育人”三维科普体系,推动生态科普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转变,让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我们以宁夏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主场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特色科普展演活动,让群众直观感受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取得的成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全市单位、县(市)区、学校及社会组织,通过展板展示、主题宣讲、文艺演出、社会实践、艺术联展、志愿服务、全媒体传播、健步行等多元形式,展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银川实践,传播生态保护知识与理念,引导公众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此外,我市突出重点领域科技与生态融合,推进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等企业向公众开放参观,促进环保知识普及、生态理念传播与公众参与深度结合;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七子连湖示范片区水环境提升、镇北堡镇矿山生态修复、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项目,提升环境自净能力,改善区域生态质量,夯实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目标,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科技惠民”科普模式,探索科技与生态融合新路径,为建设“美丽银川”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