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闽宁协作带来沧桑巨变 福建学子实地感悟“山海情深” 2025年07月06日  刘嘉怡

本报讯(记者 刘嘉怡)近日,由永宁县团委与闽江学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闽宁镇启动。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永宁县,实地探访闽宁协作29年来的辉煌成就,感悟这片土地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沧桑巨变。

队员们首先走进闽宁新貌展示中心。珍贵的史料与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感人的奋斗历程。为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宁夏南部山区群众在政府组织下实施“吊庄移民”,迁至银川近郊的玉泉营。1997年,闽宁两省区共同决策,在此实施对口扶贫协作,建立移民示范区——闽宁村(后发展为闽宁镇),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二十余载的“山海协作”就此拉开大幕。

展厅内,林月婵、林占熺、李丹等福建援宁干部专家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与当地干群同心戮力,将汗水与智慧播撒在这片土地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特色农业,让昔日的“干沙滩”逐渐焕发生机。“这不仅是发展史,更是无数闽宁人用青春热血谱写的奋斗史诗。”当队员们看到西海固人民曾居住的低矮土坯房模型与今日闽宁镇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时,无不深受震撼。

在胜利乡胜利村,队员们切身感受了闽宁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特色农业“大观桥仙桃”采摘园里,即将成熟上市的桃子挂满枝头;高标准苗木温棚里,各类植物长势旺盛……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为当地群众铺就了家门口的增收路。一个不起眼的小磨面坊,仅2024年就为村集体增收44.7万元。

“以前别人评价胜利村‘差’,心里难受,就决定自己干。”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谢新宁感慨万千,“初期虽有阻力,但通过不懈努力发展集体经济,村民看到了希望,支持度越来越高,返乡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胜利村也成了乡里数一数二的村子。”从常住人口不足200人、连自来水都匮乏的落后村,到屡获殊荣的文明村,胜利村实现了产业兴旺、收入提升、生活富足的华丽转身。

活动中,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们积极用镜头记录下闽宁镇和胜利村的发展新貌。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将书本上的历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他们希望通过专业视角,讲好闽宁协作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生动展现两省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