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聚沙成塔 做大演出经济 2025年07月07日  周志翔

这个夏天,银川将会被音乐的声音所包围。继2025水洞沟九点音乐节落幕之后,不象音乐节、千禧奇迹丝路星空音乐节已官宣7月开唱,更有黄沙古渡“大漠黄河・落日长歌”万人合唱、览山公园“落日大合唱”、兰多多“毕业演唱会”及“夏yeah晚风”街区音乐会等25场群众音乐演出贯穿整个暑期。

在消费市场加速重构的当下,演出经济正以独特的文化势能突破传统消费边界,成为激活内需、重塑城市商业生态的关键变量。这场由艺术与商业交织的变革,不仅印证了“体验经济”的崛起,更揭示出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双向渗透的深层逻辑。

演出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作为“流量入口”的乘数效应。当一场音乐节吸引数万观众涌入城市,其创造的“吸金”效应将远超门票范畴。数据显示,大型演出可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关联消费增长300%以上,这种溢出效应使演出成为城市经济的“超级连接器”。更重要的是,演出经济打破了传统旅游的时空限制——观众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为特定文化体验规划行程,这种需求倒逼供给的模式,正在重塑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

从消费分层视角观察,演出经济展现了强大的包容性。不论是职业歌手汇聚的音乐节,还是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公益合唱活动,都会吸引相应层级和收入的观众参与。这种“金字塔式”结构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又通过规模化效应覆盖更广泛的群体。银川市以不断增加的演出场次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能引起更有号召力的演出资源关注,这样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过程必不可少。

今年银川市全力做大演出经济,不仅推出8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单场活动最高补助200万元,更同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链,推动“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新风尚。政策见效需要时间,达到理想结果也需要各方面的磨合。演出经济的爆发绝非偶然,它是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城市不再将演出视为单一文化活动,而是作为重构消费生态的战略支点,这场由艺术驱动的商业变革,或将为银川的第三产业经济注入更持久、更深层的动力。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