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永宁县 “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化 百姓烦心事一“网”打尽 2025年07月08日  刘嘉怡

“最近有居民反映小广场跳广场舞的声音有点大,影响到了周边住户休息,得去现场看看情况……”在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南环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里,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

近期,南环社区巧妙运用“围炉煮茶”暖心方式,依托“一调百顺说和团”调解力量,成功化解了棘手的矛盾纠纷,生动践行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经过共同商讨提出解决方案后,居民宋先生端着茶杯赞叹:“没想到喝着茶就把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永宁县深化建设共享“会客厅”“邻聚议事厅”“邻里善治圆桌会”等协商平台,将“板凳会”“圆桌会”搬进网格,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同时依托“街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深入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广泛开展法律宣讲,为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支撑,“银发智囊团”、老党员在网格治理中也发挥“稳定器”作用,广泛参与小区停车管理、环境改造等事项调解协商,有效架起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同时,将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作为网格治理基础,不断深化“网格化+平安”治理模式,凝聚社区党员、公安民警、物业服务人员及“流动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组建义务巡逻队,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和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有效织密社区“安全网”。

“针对依托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创建‘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安排网格员、楼栋长定期上门,细致排查老人家中用气用电安全隐患,手把手指导老人存储紧急联络方式,守护居民家门口的安全。”永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永宁县通过构建“网格化+精准化”服务体系,打造了“亲情代理儿女”“格格管家”等一系列党建品牌,依托“移动办公桌”模式和“红色老兵”“桑榆未晚”等195支志愿队伍,为居民提供“窗帘约定”“节日陪伴”“儿童课堂”等个性化服务,让网格成为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和居民“家门口”的温情港湾。

另外,为推动实现村社协同发展,永宁县聚焦跨领域党建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新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不断延伸“村社共建”服务广度,将“银”福大集等活动建在网格中,由农村、社区共同举办“邻里节”、同品家宴、共赏非遗等文化活动,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动力。

“从纠纷调解到就业帮扶,从联合治理到村社联动,永宁县持续深化网格治理实践,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幸福格局。”永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永宁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社区精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探索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提升、民心在网格凝聚的特色路径,让基层治理充满幸福感。

本报记者 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