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加快建设“双示范市”,坚决打好打赢“八大攻坚战”,银川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精心谋划开展以“稳增长促发展”为重点的“为人民履职 为首府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身发展一线,在产业创新发展、商业经济繁荣、数字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实践等领域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用“工匠精神”打磨新材料产业未来
在贺兰工业园区暖泉片区,市人大代表、宁夏北方高科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俯身查看新型真空烧结炉的运行数据,这位深耕新材料领域多年的企业家认为,数据表上的每个数字,都是设备在“说话”。
过去,高端碳化硅材料和烧结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王斌深知,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不能总被‘卡脖子’,我们必须自己闯出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技术研发的深水区。以重结晶碳化硅粉体研发为例,该项目突破了多个核心技术难题,面对粉体纯度与晶型稳定性难以兼顾的挑战,团队通过多轮原料筛选与气氛控制,开发出高纯多级分选处理工艺,解决了杂质干扰与晶型转化不稳的问题。为打破传统烧结中重结晶过程的非均匀性,王斌又汇聚专家力量,自主开发具备多段烧结、精准控温的高温实验装置,实现产品性能与量产稳定性的双重突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斌除了专注于企业自身发展,更心系区域产业的整体提升,他深入调研行业发展痛点,就碳化硅新材料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建言献策,建议加快出台碳化硅专项扶持政策,并建设电子陶瓷产业园区,形成以高技术材料为核心的区域制造集群。“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产业生态完善了,大家才能共同发展。”王斌说。
如今,北方高科生产出的高品质碳化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王斌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技术——半导体级高纯重结晶碳化硅粉体研发。在推动“稳增长促发展”的道路上,他始终以创新为桨、以责任为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力量。
以创新破局为商业发展筑牢根基
在银川商业发展的浪潮中,市人大代表、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卫红步履不停,她聚焦数字化商圈构建、政策落地、助农服务、电商消费四大领域进行探索,每一步都紧扣市场脉搏,为商业发展筑牢根基。
从规划到建成,新百中心与新百贺兰中心见证着马卫红在商圈升级道路上的深耕与突破。面对工期紧张、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要严控成本的重重压力,她带领团队开启“攻坚模式”,深入街头巷尾调研,精准把握市民购物喜好,调整商品品类,并创新运用“运营+招商”模式,引入300多家西北首店、宁夏首店,为市民带来新鲜消费体验。与此同时,工程团队日夜赶工,最终实现项目高质量落地。如今,位于鼓楼南街的新百中心ABC三馆相连,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新百贺兰中心的“盒子+主题街区”模式,不仅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还为200多家小微商户提供了创业平台。
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上,马卫红推动打造新华百货“智慧商圈”系统,用数据为商场经营装上“智能大脑”。目前,她又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帮助老旧商场升级改造,让周边居民下楼就能享受到便利服务,也让中小商户的营业额稳步提升。
谈及未来,马卫红表示,将继续当好实体零售业复苏的践行者和政策落地的桥梁。她希望把新百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让商场更懂顾客需求、服务更贴心。在她看来,“稳增长促发展”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体现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逛得舒心、买得实惠,让商户有钱赚、有盼头,让城市商业更具温度与活力。
为银川打造“算力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算力是核心生产力,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安全是发展生命线。市人大代表、数字宁夏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晓峰立足专业视角与创新实践,聚焦筑牢算力安全防线、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等关键领域,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银川加快打造“算力之都”贡献力量。
数字宁夏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点示范项目“数盾工程”的建设单位。面对现有安全防护体系碎片化、异构化的挑战,马晓峰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创新提出“安全五维防护模式”。这一模式成功为全区65个关键信息系统构筑起稳固的安全屏障,其显著成效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算力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贡献了可复制的“宁夏方案”。
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方面,马晓峰持续推动宁夏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由其公司牵头建设的宁夏数据要素运营中心已落户阅海湾科创港,该中心作为自治区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流通和数据治理开发的核心枢纽平台,将有力促进数据价值充分释放。
“激活数据价值,筑牢安全基座,培育数字人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所在。”马晓峰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提出加快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数据条例》,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破解数据确权流通难题;大力推动宁夏数据要素运营中心建设,培育专业数据服务商,完善产业生态;实施专项人才计划,破解数字领域高端人才短缺瓶颈等建议,直击企业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切中产业生态构建的关键环节。
从攻坚“数盾工程”打造安全体系,到建设运营中心激活数据要素,再到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马晓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的担当作为。
带领村民种出甜蜜新生活
7月9日一大早,在位于灵武市郝家桥镇的蜜瓜种植基地里,市人大代表、夏能蜜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乐小心翼翼地拨开翠绿的瓜藤,仔细查看果实长势。这名被晒得黝黑的“新农人”,手机相册里存满了田间记录,每块地的瓜苗长势、施肥情况,甚至哪个品种更受市场欢迎,都被他细细标注。
这些年,李乐扎根蜜瓜种植领域,从海南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种,以产业为纽带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当选市人大代表后,在走访调研中,李乐发现一些农民种植的传统作物卖不上好价钱,便摸索出“订单+企业+农户”的以销定产模式,鼓励农民种植蜜瓜。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他手把手传授技术,现在已有470多位村民在特色瓜菜种植、包装、冷链等岗位工作,260余人专职种植蜜瓜,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乐的履职脚步从未离开田间地头。农产品冷链成本高,他就牵头搭建共享冷库;年轻农户缺乏技术,他便办起田埂课堂。设立设施瓜菜产业扶持资金、开展土壤连作障碍专项科研、强化农民技能培训……他提出的每条建议都沾满泥土气息。“对我来说,人大代表不只是个头衔,而是一份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的责任。”李乐说。他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这句话写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卷里。
本报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