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梦琪)7月9日,由宁夏企创中心、银川市科协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区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银川专场)开班。来自共享装备等17家企业的45名一线技术人员,带着27个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多领域的创新课题,开启了为期5天的封闭培训。
自2017年起,市科协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每年举办一期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通过1轮宣讲培训、2次实地指导、5天封闭强化培训、2次专家对接帮扶、1场创新方法大赛的“1+2+5+2+1”培养模式,将创新理论方法引入企业生产一线,以系统赋能强化工程师创新应用能力,助力破解技术瓶颈,服务企业技术攻关与革新。
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覆盖全市165家企业,362名一线技术人员获一级创新工程师认证,211个企业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提升黑枸杞原浆杀菌系统温度调节效率”、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降低颗粒饲料含粉率”等53个创新课题在全区创新方法大赛中表现突出,代表宁夏跻身国家级赛事,并斩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优胜奖17项,充分彰显了创新方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活力。
“通过培训,我们有效推动了工艺升级。”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工程师火亚斌说,他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在培训中获得的思路帮助解决了多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宁夏乔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工程师马佳城也表示,培训为研发工作提供了切实助力。
据银川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除了和企业需求衔接,还将与后期开展的创新方法大赛相结合,对顺利完成的创新实践课题,将继续组织培训老师开展跟踪指导和精深培训,促进方案优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