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

探寻历史 邀您畅游大美银川 2025年07月12日  鲍淑玲 李阳阳

“西夏陵位于宁夏银川市,是11至13世纪我国西北地区西夏时期的陵墓群。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山前广袤的洪积扇戈壁荒滩上。西夏陵区内含风格独特的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1处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心怀敬仰之情,沿着西夏陵区的砂砾路前行,耳边历史之声在低语,西夏陵的宏伟与魅力令人惊叹不已。

在银川广袤的大地上,西夏陵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近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有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走进西夏陵,是一次探寻历史之旅,更是一次感悟文明之旅。

探秘历史 共赴文化盛宴

贺兰山下,苍茫巨冢巍峨矗立,近千年的风雨侵蚀未曾磨灭其磅礴气势。那些独具特色的景区建筑、气势恢宏的陵区布局、精美的琉璃构件与散落的残碑石刻,静静矗立在时光长河中,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繁荣与辉煌。如今,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让每一位踏足于此的游客都能沉浸式感受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为什么黄土筑成的陵墓不长草、不落鸟?西夏陵历经千年风吹雨淋而不倒,真是个奇迹!”来自西安的教师王强辉站在3号陵前,望着眼前的壮观景象难掩激动。

从南京远道而来的游客张军坐在西夏陵景区的马车上,沿着陵区的砂砾路缓缓前行,风拂过耳畔,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驼铃声。“西夏陵是宁夏独有的文化宝藏,坐上马车的瞬间,仿佛时空穿越,这种感觉太特别了!”他的话语里满是对这场文化之旅的沉醉。

景区内人头攒动,宁夏各大旅行社的导游们忙得不可开交,却难掩喜悦:“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来西夏陵的团队数量就持续增长!”宁夏国旅的导游说,世界遗产的光环,让这座文化遗址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无数游客心中向往的文化地标。

想要深入读懂西夏故事,西夏陵博物馆便是绝佳去处。这座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宛如时空胶囊,收藏着8000余件西夏时期的文物。“西夏陵博物馆作为西夏陵发现、挖掘、考古调查等相关信息的展示中心,它全方位展示了西夏陵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遗产价值,见证了西夏陵遗产价值及历史文化发掘展示的发展,是全球西夏文物种类最全的博物馆。”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说。

走进西夏陵博物馆,馆内鎏金铜牛金光依旧,迦陵频伽造型灵动,琉璃鸱吻折射出岁月的流光,还有那些汉文残碑、石刻柱础、建筑构建等,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亲历者,在展柜中静静讲述着千年前的人文故事,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读懂西夏的兴衰。同时,在西夏陵博物馆内,游客只需轻触电子交互屏,西夏陵的三维立体模型便跃然眼前,夯土结构、陵区布局等细节纤毫毕现。游客还可以通过动态投影再现西夏文木活字印刷印制过程,让神秘字符“活”起来。

走出西夏陵博物馆,遗址区内的9座帝陵与271座陪葬墓更令人震撼。高耸的陵墓群在阳光下泛着苍黄,陵塔的气派与岁月的沧桑在此交织。在3号陵、4号陵与双陵,游客们驻足凝望,仿佛能感受到历史遗存的脉动。

如今的西夏陵,早已不是单纯的遗址参观地。遗址区里,陶瓷解说牌清晰讲述着每一处遗迹的故事;特定位置的“小脚印”标识藏着惊喜,站在印记上,玻璃上绘制的历史建筑形态与后方遗址基座精准重合,3号陵东碑亭的历史模样瞬间在眼前“复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引入,更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文物复制品触摸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物的纹理,一场场沉浸式体验让千年历史不再遥远。

多元体验 感受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

在西夏陵景区,历史不仅凝固于巍峨的陵塔与神秘的遗迹,更在方寸银幕间被赋予了生命!景区匠心打造的主题电影,已成为游客探秘西夏不可或缺的沉浸式体验。

踏入西夏陵景区,一场沉浸式的奇幻之旅就此展开。主题电影区域,4D冒险电影《西夏地宫奇幻之旅》与《时空秘境之旅-重回西夏》,以逼真特效带游客穿越千年,座椅摇晃、微风拂面,绚丽画面在眼前铺展,环绕声效……孩子们在欢笑中触摸历史,成年人在震撼中重温传奇,那些曾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场景,此刻正鲜活地在眼前上演;而3D史诗电影《西夏情缘》则演绎了一段跨越时代的刻骨爱恋。当马蹄声在银幕里响彻旷野,观众早已不是旁观者,而是这场历史长卷中身临其境的“参与者”。

若说电影是历史的“预告片”,那VR与XR技术便是让人身临其境的“入场券”。戴上HTC FOCUS3头显,“神秘的西夏陵”VR大空间体验即刻开启:虚拟向导“妙妙”笑意盈盈地走来,带游客漫步在贺兰山脚下的千年陵园。25分钟时间里,可以看到阙台碑亭的细节在眼前清晰浮现,感受陵园昔日的恢弘;钻进奇幻地宫,触摸那些不为人知的地下秘境;转身遥望,戈壁上帝陵群的壮阔尽收眼底——动作捕捉技术让“妙妙”的互动真实可感,高精度复原的景观更是让人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而“地宫探秘、西夏寻踪”XR体验则更添冒险色彩。游客可化身考古队员,戴好装备踏入虚实交融的秘境:幽暗墓道里,巨大的石龙在阴影中蛰伏;散落的瓦砾下,或许藏着被风沙掩埋的珍宝;那些晦涩的神秘符号,正等待众人一同破译。手触碰“历史”的瞬间,仿佛真得听到了千年时光在耳边低语。

这里的精彩远不止于此。常态化的民俗展演里,西夏服饰的绚丽、传统乐器的悠扬,让古老习俗焕发新活力;《西夏情缘》沉浸式互动演绎中,游客可以跟着跳一段古老的舞蹈,亲身参与历史的“二次创作”。

每逢传统节日,“穿越西夏·拥抱春天”活动中,游人穿着西夏服饰踏青赏春;非遗市集上,手艺人的巧思在剪纸、刺绣中闪光。而《消失的国宝》《博物馆奇谭》实景剧本杀更是让年轻人乐此不疲——在陵园的真实场景里搜寻线索,在解谜中拼凑西夏的过往,历史就这样在欢笑与思考中深入人心。

从双陵骆驼骑行的悠然,到西夏霓裳摄影的惊艳,从宁如意咖啡的醇香,到西夏市集的热闹……10余个新业态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历史”这条主线串联,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

在西夏陵,历史从未褪色。它在银幕里跳动,在虚拟中呼吸,在指尖上流转,在欢笑中传承。当多元体验与千年文明相遇,这场奇幻之旅早已超越了“游览”的意义——它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是一场让千年故事“活”起来的奇妙邂逅。在西夏陵的多元体验中,读懂那段曾被时光掩埋的传奇。

文创藏韵 让历史不再遥远

当晨光掠过陵塔的轮廓,当指尖触碰到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文创,当研学课堂里传来孩子们破译西夏文字的欢呼——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正以一场场鲜活的文化盛宴,邀请每一位到访者品味这里独特的风情。

走进西夏陵的文创区,仿佛踏入了一座“可触摸的博物馆”。740款文创产品在货架上绽放光彩,每一件都藏着历史的巧思:“鸱吻文创雪糕”复刻了馆藏文物的灵动造型,咬一口,仿佛把千年陵塔的故事含在了舌尖;“夏国剑书签”则将古兵器的锋芒化作书卷间的雅致,翻书时总似有历史的回声在耳畔轻响。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纪念品。景区与19家文创公司联手,从西夏陵博物馆的文物中汲取灵感,让“塔陵陵”毛绒公仔带着萌态笑对游人,让西夏铜镜的纹样在现代器物上重焕光彩。目前,150余款新品已新鲜上市,从明信片、钥匙扣到手机壳、文具,西夏祥瑞、西夏文字、武士与公主的故事,都被巧妙融进了日常。其中,西夏文吉祥书签更是拿下银川文化创意节金奖,字里行间的文化密码,成了游客最想带走的“历史记忆”。

若说文创是历史的“伴手礼”,那30余项研学课程便是深入文化内核的“邀请函”。西夏文木活字印刷体验馆里,孩子们踮着脚从“字海”中挑出字符,小手握着刷子轻轻刷墨,看着字迹在纸上渐渐清晰,眼里的光比墨色还要亮——这哪里是动手,分明是在与千年前的匠人隔空对话。

“国宝我来守护”课程里,小小考古队员们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观察文物仿制品;衍纸画课堂上,贺兰山的轮廓、陵塔的剪影在纸条间慢慢成形;香囊制作时,艾草的清香混合着历史的气息,制成了最特别的味道。

景区还专为中小学生配备了专业辅导员,讲解既有趣又有料。定向寻宝时,孩子们跟着线索在陵园里奔跑,把历史知识变成了“闯关密码”;观星露营夜,贺兰山的星空下,天文故事听得人入了迷。目前,景区已与12所中小学共建“校外研学基地”,让课本里的故事,变成了可以亲手触摸的生动课堂。

从精心打磨的文创产品,到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西夏陵始终在做一件事:让历史不再遥远。

“未来,景区还将继续丰富文旅载体,朝着千款文创目标迈进,全力打造青少年研学的品牌IP。”西夏陵景区市场部副部长陈晓旭说。当更多人拿着西夏陵的文创漫步街巷,当更多孩子在研学中爱上历史,西夏陵的故事,便真正走出了贺兰山,走向了更远的时空。

贺兰山下,当夕阳为巨冢镀上金边,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而那些刻在砖瓦里、藏在文物中的西夏陵记忆,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正以更生动、更鲜活的姿态,邀请更多人来此探秘历史,共赴一场与大美银川的浪漫之约。

本报记者 鲍淑玲 李阳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