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书页间的夏日清凉 2025年07月15日  周广玲(江苏)

夏日,白昼悠长无尽,天空湛蓝如烧透的蓝瓷片,纯净而热烈,毫无杂质。

在这样的时刻,我总会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轻轻翻开。书页的触感带着微微的凉意,像溪水般流过指尖;翻动时发出的沙沙声,仿佛隔绝了外界的炎热。泛黄的书页上,墨色的文字如同小船,载着我的思绪驶向宁静的港湾。某个深夜,我正读着《庄子》,窗外热风阵阵,读到“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时,忽然心有所感。原来这燥热的风,竟是天地间的一口呼吸。这个念头一起,原本令人烦闷的热风,竟在心头化作了一片清凉。

古人消夏,自有一番高雅的意趣。他们会精心挑选一处绿阴之下,或是临近清流之畔,悠然地展开书卷静静阅读,或是轻声吟诵。北宋诗人梅尧臣在《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一盏清茶相伴书卷,足以让他们沉醉其中,忘却归途。古人认为读书是最佳的消暑良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消暑》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在他看来,只要静心读书,便能忘却炎炎夏日。宋代诗人陆游也在《夏日》中写道:“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志愈坚。”读书不仅能消暑,更能让人忘却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

《北齐书·魏收传》中详细记载了古人消夏读书的雅致:“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此法体现古人借自然阴凉读书的巧思,夏日读书时坐于板床,随树阴移动而挪动座位。经年累月,板床因频繁移动磨损了很多,而他读书的精力却不减。这种将读书与自然相融合的消夏方式,既高雅又惬意。古人消夏读书的雅趣,不仅体现在环境的选择上,更在于心境的修养。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种将读书与自然相融的消夏方式,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阅读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清凉。当外界纷扰不断,生活充满压力时,翻开一本书,就能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这种阅读带来的宁静不是简单的安静,而是心灵与智慧的对话。古人说“心静自然凉”,说的正是这种在阅读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这份清凉并非刻意寻找,而是心灵平静后,世界给予我们最自然的舒适与安宁。

◆周广玲(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