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以西夏陵申遗成功为契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2025年07月16日  陈学彧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特殊见证。此次申遗成功,对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必将进一步提升宁夏知名度、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增添新的动力。

申遗成功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向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宁夏申遗代表团致贺信,鼓励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恪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持续推进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高水平宣传展示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为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夏陵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是公元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而是一块无声的磁石,吸附着、也折射着那个时代奔流于丝绸之路与高原河谷之间的多元文化血脉。它全面承袭唐宋帝陵陵寝制度和传统木构建筑体系,同时吸收了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传统。在建筑装饰构件方面,西夏陵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如“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和汉族碑座风格;六号陵出土的鸱吻,工艺不亚于同时期北宋、辽的琉璃烧制水平,实证了琉璃烧造工艺在西夏的传播与发扬;建筑脊饰“迦陵频伽”为人面鸟身,体现着中原建筑艺术对西夏的影响。这些珍贵的文物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历史。也是多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文化基因。

申遗成功对宁夏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着重大意义。一是增强了文化自信。西夏陵申遗成功,能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了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程,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文化自信将进一步凝聚各族人民的向心力。二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夏陵申遗成功为西夏陵的系统保护与深度挖掘提供了国际平台和资源支持,西夏陵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这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在交流互动中,宁夏也能够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精华,丰富自身内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据报道,西夏陵区管理处组织开发的文物修复、西夏木活字印刷体验等研学课程,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了西夏陵,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三是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夏陵申遗成功使西夏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将带动宁夏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宁夏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西夏陵所在的西夏区曾经聚力实施“三项计划”,打造多民族“三交”品牌,2024年西夏区共接待游客1490万人次,志辉源石酒庄、西夏陵景区入选宁夏旅游促“三交”十大案例。随着西夏陵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慕名而来,这将直接促进景区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将带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当地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通信、环境卫生等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环境。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推动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大对西夏学研究的投入,整合各方研究力量,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解读西夏历史。鼓励和支持宁夏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不动摇。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西夏陵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合作,形成保护合力,确保西夏陵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为后人留下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将西夏陵所蕴含的多民族融合历史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利用西夏陵景区、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让人们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伟大历程,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我们要以西夏陵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入挖掘西夏陵所蕴含的多民族融合历史文化价值,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宁夏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学彧

(作者系中共银川市委党校铸牢项目团队)